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05 07:59:5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5日讯(通讯员 王佳丽 向润源)近日,湘潭大学“瓷韵新生”项目组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株洲醴陵开启调研,致力于在“红色官窑”故土上,运用文学、动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知识,为创新性传承釉下五彩瓷非遗、促进乡村文旅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醴陵陶瓷,起源于东汉中晚期的粗瓷,历经南北瓷艺交融,在1905年前后迎来关键转折,在熊希龄等先贤的推动下,官费建校、引进技术,成功创烧出享誉世界的“国宝”——釉下五彩瓷。
实践团成员与共青团醴陵市委负责人就活动目的、科技特色和预期成果展开讨论,并详细了解了当地特色非遗瓷器文化与产业,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交流平台。
“对于釉下五彩瓷的守护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扛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责任。”实践团成员与醴陵陶瓷博物馆社教组组长易诗儒进行深度访谈。他认为,传承釉下五彩瓷文化与技术,应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古老文物及技艺焕发符合时代审美的生命力。随后,在同株洲市级代表性陶艺传承人何湘陵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了“素胚作画,釉下藏彩”的精妙工艺,感受到技艺传承所需的热情、执着。
后续,实践团将围绕“数字赋能、产业兴乡”目标,重点调研当地文旅支持政策、陶瓷产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古窑址文旅融合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VR技术,助力釉下五彩瓷的数字化保护和活态传承。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