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6-21 17:39: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1日讯(通讯员 陈平 瞿云)6月19日起,暴雨如注,沅陵县五强溪镇预警广播声划破江面。扼守沅江中游咽喉、沅水自此流出怀化,素有“千里沅江第一镇”之称的千年古镇,沿岸山体受江水长期侵蚀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去年“6·22”特大洪灾留下的30余处地质灾害点,像悬在3.83万群众头顶的利剑。面对汛情,50余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第一时间集结,用双脚丈量风险,用肩膀扛起责任,筑起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为基层治理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土洋结合,筑牢安全屏障
6月20日下午3点,纱帽山监测点传来滚石预警。镇人大代表全辉、冯仕军带着巡查小组,5分钟内就抵达现场。他们一边进行人工勘查,一边操作借来的无人机航拍,高清影像里0.5毫米的裂缝都无所遁形,人机配合的排查方式,让隐患无处藏身。在高切坡建房区,代表们挨家挨户检查排水系统,手把手教村民用沙袋加固地基;在集镇山洪易发区,划分22个网格责任区,24小时轮班值守,真正做到了风险排查“全覆盖”。
走村入户,守护群众安危
“傅大娘,雨太大了,后山滑坡危险,咱们赶紧走!”县人大代表王聪蹲在残疾老人床边,握着老人的手反复劝说。20分钟后,他和同事用轮椅将老人安全转移。为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五强溪镇创新“网格+代表”模式,集镇22个网格责任区内,代表和网格员组成“应急小队”,白天挨家敲门排查,晚上电话回访确认。一天一夜连轴转,终于将487户1315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各显神通,冲锋抢险一线
6月21日,合仁坪村杨某家被洪水倒灌,水位眼看着就要漫过门槛。镇人大代表冯仕才带着抢险队员蹚着齐腰深的洪水,用绳子捆住身体,将被困群众和家电家具一趟趟往外运。在全镇多处险情现场,代表们各展所长:学水利的指挥堤坝加固,懂电工的抢修断电线路,当医生的随时准备救治伤员。泥浆沾满了衣服,嗓子喊到嘶哑,可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
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不仅是对防汛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实战检验。五强溪镇的人大代表们用行动证明:基层治理没有捷径,靠的就是平时的细致服务和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他们把“土办法”和“新技术”结合,让排查更精准;用“铁脚板”和“软磨功”配合,让转移更暖心;将“专业知识”和“实干精神”融合,让抢险更高效。这些沾满泥土的脚印、浸透汗水的背影,筑起的不仅是抵御洪水的堤坝,更是一座党群连心的桥梁,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了生动注脚。
责编:瞿云
一审:邓嘉利
二审:瞿云
三审:毛晶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