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从中亚峰会看保持开放定力

佟秋月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6-19 14:53:45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愿同中亚国家开展更高质量合作,深化利益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掷地有声,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诠释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的美好愿景,彰显了中国在开放中自信,在开放中发展的坚定信心

当地时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这是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越自信,开放。

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根植于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是连结亚欧大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2020年,中方倡导成立中国—中亚机制;2023年,确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此次的中亚之行,预计还将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不光是对中亚,中国对世界各国都秉持着开放的胸襟。中国大力实行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的特别之举,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主动扩大面向RCEP的“零关税”范围,对东盟中间品、工业品实现“零关税”。

中国在很多领域也加快了开放的步伐。扩大教育领域独立办学政策实施范围;允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全面放开制造业领域的准入,不断缩减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除此之外,在文化、科技、人才、电信、金融等诸多方面,中国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中国放宽免签政策实施范围,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截至今年6月,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

不少外国网红纷纷来到中国,小红书、TikTok发布的大量关于中国的短视频,让西方社会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4月29日,工作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地区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现场工作。 新华社发(罗曼摄)

越开放,越发展。

自信以守正开放而纳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最壮丽的气象。

4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升。数据显示,40多年来,货物进出口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4年的4.13万元;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

中国不希望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顺风车”。

中国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给予包括5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持续推动区域开放合作,在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提出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维护地区稳定扩大交往交流等内容。截至2025年4月,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以巴基斯坦为例,仅中巴经济走廊先行先试项目,已带动250多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超过23万个就业岗位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中国笃定开放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

“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

“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自信如磐,不动摇于风雨开放似海,兼容并蓄八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无论是面对俄乌冲突的硝烟还是中东地区的战火,无论是面对“芯片战争”还是“关税大战”,中国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