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11 11:53:48
文丨胡忠伟
在长沙,有一座闻名全国的“念楼”,它的主人就是著名编辑家、学者锺叔河先生。数年来,先生以如椽大笔,创作了一系列以“念楼”冠名的文章佳作,如《念楼话书》《念楼随笔》《念楼学短》《念楼集》等。这其中,最为读者称道的就是《念楼学短》。杨绛为其撰写序言夸赞它:“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其实,《念楼学短》是锺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课孙”之作,“说是课孙,其实也有点学周树人当年辫子军进城后躲在绍兴县馆里抄古碑的意思”。彼时,他在遭遇九年牢狱之灾后,推出《走向世界丛书》,受到好评热议,又因单位“改选”被选掉了“总编辑”职务,只能提前离休,计划中的数种丛书,无从继续,困难重重,其心境的荒寒苍凉可想而知。1988年9月20日他致信谷林,意味深长地说:“在湖南,当右派、坐牢时无论矣,七九年以来,算是改革开放了,而始终不能摆脱寂寞之感,有时甚至有一种独行深山时那种无端的恐惧,往往随即转为烦躁:难道老是这个样子么?”那种“有心做事而不得”的孤寂无助之感,便只能消磨浸淫于古书之中,“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在古文的赏读和点评中,寄寓着他的生命的独特体验和智慧。
这些“念楼学短”,最早以“学其短”的专栏在《新闻出版报》《出版广角》《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是锺先生对国学经典的个性解读,每篇文章均由“学其短”“念楼读”和“念楼曰”三部分构成。“学其短”收录文言原文,530篇文章,都是锺先生从上百种经史子集等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均为不过百字的经典。“念楼读”是锺先生对古文原文的意译,适当加入了一点背景、人物或事件等情况的解读。“念楼曰”则是锺先生对所选古文内容的点评、发挥和阐释,是他的阅读心得。“写的时候,就题发挥或借题发挥的成分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都成了自己的文章。”
《念楼学短》的版本很多,首次结集是2002年8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5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续集《学其短》。2010年1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将《念楼学短》编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五卷出版。2014年6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钟叔河带你读古书》上下册。2018年1月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简要版《千年的简洁——古文之美》上下册,可惜“简”掉了最为精彩的“念楼曰”,“旧瓶中装一点新酒”的意味全然没有了。2018年12月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念楼学短》精装本上下册。2019年8月现代出版社出版《给孩子读经典》,按主题分成了3册,分别是《给孩子读经典》《给孩子读故事》《给孩子读短信》,去掉了严肃晦涩部分,保留典雅、活泼、有趣的部分,加入憨萌插图、范读音频、舒朗的排版,成为专为中小学生阅读的《念楼学短》儿童版。2023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绝妙好文:念楼学短选读》,以其疏朗的版式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读者的再度关注。
2025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函套装5本,裸脊线装,每一页都能摊开来平展展地放在桌面上,单册本子不厚,极大地方面了读者的阅读。《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是一部别致的百字版“古文观止”。全书参照经典版本对文言短文(学其短)部分进行精心核对,补充了必要的注释;依据最新考古发现等对译文(念楼读)部分进行了个别修正;同时对评析(念楼曰)部分的观点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补充。95岁的锺叔河先生在第五卷《毋相忘》中补充了一篇苏曼殊的《不要鸡心式》。
在我看来,《念楼学短合集(修订版)》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篇幅短小,省时省力。1991年8月20日锺叔河在《念楼学短》序言中说:“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因此,他在选辑古文时,只选短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不仅所选古文很短,不超过百字,而且“念楼读”“念楼曰”中的意译和点评也很简短,整个一篇文章读下来,二三分钟就能搞定,对现在的读者而言,的确是省时省力。这里比的不仅仅是文字的简约,更是人生的智慧和经验。
借古讽今,富含思想。2002年5月10日锺先生在《文汇读书周报》“念楼小抄”开栏语中说:“‘念楼小抄’从文体着眼,这是文人不屑为,学人不肯为的,我却乐意为之。自己没本事写长也怕看长文当然是最初的原因,但过眼稍多,便觉得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如对陆游一组选文的解读,在《跋乐毅论》的“念楼曰”中,作者就题发挥说:“世间所有技艺,纪录也总在创新,古希腊人跑马拉松也绝对赶不上如今的选手。但是在艺术创作上,有时今人确实难以企及昔人。只读书法,现代有些‘大师’们的字,不说难比《乐毅论》《瘗鹤铭》,就是放在‘放翁五十犹豪纵’旁边,恐亦‘不可仰望’。奇怪的是,他们的展览会总不停地在举行,甚至写一个‘寿’字‘福’字,当场便有企业家出几十万来‘买’,岂不怪哉。”此间以古论今,古今对此,“今昔不同”之感越发令人深思。对《跋韩晋公牛》一文的解读,由陆游晚年指日发誓要求退休,联想到今人“怕下台、怕退休”,也是颇能启人深思的。从中亦能看得出作者的真感情、真见识,其价值已远远超出一般书话书评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学其短,当然是学古人的文章。但古人远矣,代沟隔了十几代、几十代,年轻人可能不易接近,所以便把我自己是如何读,如何理解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锺先生是真懂读者的,也是真会做文章的。他的《念楼学短》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就在于他的释读之文十分通俗。这些短文,从读书而来,从生活而来,读古文,学古文,内容驳杂,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锺先生以冷静客观的笔法,谈人情、状物貌、侃文艺、说历史,点评古今,评说人物,有感而发,皆是娓娓道来的人生经验,记录人性中的种种真实,文字平实而情感深厚,令人回味,读来又毫不费力。诸如“狗比主人凶”这样的俗语哲言,在他的书里比比皆是,令人会心一笑又能使人醒悟。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