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5 10:47:05
4月15日上午,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医药工程学院第三期“导师餐后会”在工科三号楼举行。学院老师王正刚与5名研究生围坐长桌,展开了一场跨越课堂边界的深度对话,以“生活化思政”演绎新时代育人范本。
交谈中,当研究生一年级的杨奇海抛出“纤维素技术产业化困境”之问,王正刚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案例,层层拆解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应用需要跨越的三个台阶;面对毕业生的求职焦虑,他介绍了生态修复材料、智慧环保监测等五大新兴赛道,勉励大家“要将奋斗坐标标注在国家战略需求点上”。一小时的交流中,既有专业思辨,亦不乏“青年如何守护绿水青山”的价值叩问。当讨论主题延伸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时,王正刚掏出手机向同学们展示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岳阳市云溪区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调研所采集的数据,告诉大家“做小事做起,同样可以让青春奋斗在社会舞台上绽放光彩”。
“导师参会”是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医药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实践举措之一。学院将持续做到餐前征集“科研盲点”,席间定制“学术菜单”,餐后形成“成长档案”。这场舌尖上的思政课,不仅让知识在餐盘间流转,更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深植学子心田。(郑新怡)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