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4 11:40:43
在株洲市荷塘区这片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土地上,一场以“社工+志愿者”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构建正在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面貌。自2018年起,在荷塘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大同社工服务中心枢纽作用,通过“五联五强”策略,实现了“五大起来”的目标,构建起了一套高效、协同、可持续的“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通过深化社工与志愿者的互动合作,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为“三高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荷塘力量。
机制联建,强化三级网络体系
为了保障“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顺利运行,荷塘区首先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了由党政部门、群团组织、枢纽型社工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推进志愿者及团队的注册登记,搭建了区级志愿者联合会、镇(街道)志愿服务队和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三级联动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还为后续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组织联动,优化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在机制联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志愿服务组织的联动发展。通过成立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发展的工作平台——荷塘区公益中心,推动了各领域志愿者组织与社工机构的结对互助、区域联动和定点服务。同时,荷塘区在志愿者组织设立社工岗位,将志愿者领袖发展成为专业社工;在社工组织设置志愿服务岗位,实现了双方的深度融合。此外,荷塘区还构建了“荷塘志愿”三级联动模式,建立了微信群组进行“线上+线下”常态化联络;联系了基金会、商会、行业协会等进行资源对接;积极推荐优秀服务项目和团队参加评选活动和比赛,助推行业发展。
队伍联育,提升专业能力培训体系
为了提升社工和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设置了相关课程和培训活动。通过发挥荷塘区社工总站的支持作用,组织各领域社工并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开发了“线上+线下”课程。同时,还开展了“益课堂”培训、漫谈会、座谈会等活动,培育了一批骨干志愿者。依托三级社工站(室)的专业力量,采取“社工+志愿者”模式,推动“入孵—出壳”全流程标准化孵化培育。目前,全区已培育和孵化专业队伍239支,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信息联享,完善协作体系
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搭建了社工、志愿者信息系统的联动平台并开发了荷塘志愿APP。这一平台不仅方便了社工和志愿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还提升了活动的活跃度和参与度。通过厘清清单、汇总小区情况和汇集各方资源力量,荷塘区形成了“三张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和服务清单。这些清单为后续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精准的服务目标和方向。
交流联接,加强礼遇褒奖体系
为了激发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出台了相关制度和办法。通过推行项目制、案例制积分和全区通存通兑爱心物资等措施,构建了完善的志愿者礼遇褒奖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规范了志愿服务的发展,还提升了社工和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目前,全区已认定五星级至一星级志愿者多个等级,并召开了礼遇褒奖表彰大会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在荷塘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广泛的影响。
互动发挥优势,实现双向提升。通过“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双工联动”模式,成功厘清了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边界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社工利用平台、专业技能等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更适切的服务;而志愿者则利用来源丰富、参与时间灵活等优势对服务产生了正向推动。这一双向联动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促进了双方的互信协作和互相支持。
互促节省成本,提升治理效能。构建“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带动了筹工筹劳、筹资筹物等活动的广泛开展,降低了行政成本支出并提升了财政资金效能。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自建房排查等任务叠加的情况下这一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工的引领和志愿者的配合,荷塘区成功实现了各镇(街道)、村(社区)人力和经费成本的逐年下降。
互帮营造风尚,激发主体活力。通过发挥社工专业技能优势和志愿者人力资源优势,荷塘区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服务流程和规范促进了提质增效和打造了服务品牌。同时还浓厚了良好氛围,并激发了全民文明素养提升的主体活力。在举办全国首届“钻石论坛”等大型活动秩序维护中“社工+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赢得了广泛赞誉。
互补绘就同心圆,提升治理水平。通过“社工+志愿者”的互补作用成功推进了“社工+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并提升了治理效能。荷塘区呈现出“三少三好”的良好局面,为“三高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荷塘力量。同时多个创新项目还获得了省市级荣誉和表彰,进一步提升了荷塘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鹏)
责编:周听听
一审:张马良
二审:陈勇sz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