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20 11:21:00
文|李雨珊
在冬日的炉火上,有一种紧糯馨香的味道,那是寻遍四海最具“家”的气息的美味——攸县晒肉。
攸县东邻江西萍乡市、莲花县,西连株洲市渌口区、衡东县;南达茶陵县、安仁县,北接醴陵市,交通便利,素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攸县有不少颇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其中“攸县晒肉”是最有名之一,被列为“株洲四宝”之首。
过年时,攸县每家每户每餐必有一碗红红的、滋滋冒油的晒肉。裹着红色米粉的晒肉,蒸熟后散发出迷人的光泽,一筷子戳下去,“滋”的一声就冒出了油,咬上一口,比粉蒸肉紧致有嚼劲,且肥而不腻,唇齿留香。大人、孩子都是一块一块夹着吃,都埋怨自己肚子太小,嘴里还贪恋着紧糯甜美的味道,肚子却装不下了。
儿时的我总喜欢大口大口地嚼,来不及回味,肚子就撑得鼓鼓的,像只小蜜蜂。这时爷爷奶奶就会喊:“别吃太多了,没人跟你抢。”
这甜美的冬季美味,大部分却在夏季制成——夏天的阳光最好晒肉。儿时的暑假,清早爷爷去集市买五花肉,一买好几桶,我跟着。其实爷爷根本不让我拎桶,我只要跟在爷爷身后走。到家后,我也不会帮爷爷处理肉品,但我就喜欢黏在爷爷身后一刻不停“帮倒忙”。
“滋滋滋——”爷爷先给五花肉烧一下皮,再将五花肉切成均匀的厚片,加入食盐、料酒、生抽……搅啊搅,拌啊拌,我也会掺和几下,假装卖了不少力。
腌制一个晚上后拌米粉。颗粒分明的红曲米粉,装了满满一盆,我也学着爷爷拿着一块块腌好的肉,在粉里放一放,让肉的两面都沾满厚厚的粉,再将它轻轻地放到竹筛中。
等放满一个筛子后,就将筛子放到大太阳下暴晒了。这一晒就是三四天,肉的体积变小了,米粉和肉紧紧粘连了。闻一闻,米粉的芬芳、肉的香甜就浓了——阳光是有魔法的。
此时你要心痒痒,自作聪明地抓一块塞进口中,硬硬的、生生的,会让你直往外吐。爷爷要是看见了,就高高举起那双大手吓唬我,却轻轻扣在我的脑门上:“真是贪吃鬼。”他佯装骂我,然后继续忙碌。
夏季做好的晒肉,会吃掉一小部分,但大部分是要保存到冬季吃的。在烟火上熏一熏,然后密封贮存坛子里。有需要的时候,就将它取出蒸一蒸,或用油煎至两边金黄色。如果你喜欢,还可以炸一些干椒、花生或黄豆,盛一大碗。食之,肉香、花生豆香、辣椒味皆全,回味无穷。
雁去雁来,日子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如今成年的我来到省城,这里没有晒肉,美食却五花八门,臭豆腐、糖油粑粑、口味虾……惊艳我的味蕾,年轻人总喜欢追求新鲜,似乎那年少时喜欢的晒肉成了拿不出手的“土老帽”。
不知道多久没有回家乡,今年夏天,一到家就望见太阳下的晒肉,看到已经佝偻着背的爷爷在蒸晒肉。蒸盖掀开后,肉香溢出,爷爷从中挑选出一块上好的递给我。奶奶说,等我吃晒肉是爷爷不改的习惯。我望向爷爷,他只是笑,却不说话。灰白的胡须随咧开的嘴上扬,鼻子上的褐斑如星斗般密布。我的心底漾涌出莫名的情愫,不知是暖是酸。
记忆中好些个晒肉的夏日,好些个吃晒肉的冬季,又出现在眼前;留在唇齿间的香甜的味道,阳光下摆着晒肉的竹筛,竟都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脑海中。倏地感觉,晒肉永不过时,它不只是一道美味,更是家乡独有之味,它希声无形,因有它,风柔柔,情暖暖。
肉已吃罢,口腔中的余香还在,从舌尖上的醇香蔓延成心底的暖意——攸县晒肉,家的味道。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