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2024-08-06 10:05:40
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人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阳气会自然趋向于体表,以调节体温和排汗。有不少人开始了三伏晒背、三伏灸的养生活动,朋友圈里也能看到不少打卡的。
但看一些社交app的时候,也能刷到相当一部分人晒背或者艾灸以后感觉“上火”了,喉咙痛、皮肤发烫,还有失眠......
其实这是阳气、热量留于体表进不去,不能运化和下行的表现。如果不加以调理,容易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出现疲乏无力、怕冷畏寒、四肢冰冷等症状。
中医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想给大家强调的就是:三伏天晒背养阳、艾灸养阳,不能只“养”阳气,却不“收”阳气。
只养不收,这阳气就白白浪费了。
因此,三伏天里调养身体,关键在于将外泄的阳气收回体内,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那么三伏天,如何调养身体,将外泄的阳气收回体内呢?
晒完背,或艾灸完,除了喝点酸梅汤,生脉饮,还可以喝点米汤,滋阴敛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最养胃气的太极米浆粥。
太极米浆粥:养阳固本的食疗佳品
在众多中医食疗方法中,太极米浆粥以其显著的养生效果脱颖而出,成为三伏天里调养身体的理想选择。
太极米浆粥源自台湾养生专家紫林斋主对《伤寒杂病论》的深入研究,通过模仿药用标准熬煮粳米,将其中的“水谷精微养分”最大程度释放,从而达到养胃气、护阳气、补津液、扶正气的作用。
中医典籍有云:“阳气之生,源于脾土。”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根本,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阳气的固摄。太极米浆粥的精髓,正是在于它针对脾胃的独到调理,旨在恢复胃气,固本培元。
1.养胃气:粳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长时间熬煮的米浆粥,米粒化开不见完整形态,易于消化吸收,对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
2.护阳气:中医认为“阳气生于脾”,脾胃功能强健则阳气充足。太极米浆粥通过滋养脾胃,帮助身体固摄阳气,防止阳气外泄。
3.补津液: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汗过多,导致津液流失。太极米浆粥富含水分和营养,能有效补充体内流失的津液,维持体液平衡。
4.扶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太极米浆粥通过养胃气、护阳气、补津液,提升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常食此粥,可养胃气,护阳气,补充津液,扶正固本。诸多疾病的根源,实则是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体内“废物”堆积,或积食难消,或便秘困扰,或痰湿水饮滞留体内。
而太极米浆粥,以其独特的滋养与调理之功,能缓缓引导体内痰湿水饮等“废物”排出,使诸多由脾胃不和引发的症状得以自然缓解,恢复机体之和谐与健康。
太极米浆粥的制作方法
太极米浆粥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粥的功效。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标准煮法一之明火熬煮
材料:粳米160毫升(珍珠米),水4000毫升。
步骤:将粳米洗净备用。水煮至沸腾后,将洗净的粳米下锅搅拌。煮至大滚后转中小火,维持连续沸腾状态,持续熬煮两小时,期间需不时搅拌以防米粒沉底焦锅。熬煮完毕后,用40目左右的过滤网过滤掉米渣,只喝纯粹的米浆。
标准煮法二之慢炖锅
材料:粳米190毫升,水3800毫升(米水比例约1:20,根据锅具调整)。
步骤:粳米洗净备用,烧开水。将沸水倒入慢炖锅中,再加入洗净的粳米搅拌均匀。盖好锅盖,熬煮8~12小时。早晨起床后搅拌过滤,即可享用。
高压锅煮法
材料:粳米150毫升,水3000毫升。
步骤:锅内放入水与洗净的粳米。加盖加锁,加热至开始加压状态。用最小火力维持压力约30分钟。关火自然泄压,开盖搅拌均匀,再次加热至微沸状态。重复加压一次,最后以中大火稍微收汤,使粥更加浓稠。
食用太极米浆粥的注意事项
1.最佳食用时间:早晨空腹时饮用效果最佳,此时胃气初升,一碗温热的米浆粥正好能给予身体最需要的能量。
2.适宜人群:太极米浆粥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特别是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者更应常食。
3.避免误区:熬粥过程中不可加水,特别是冷水,以免影响粥的功效;过滤后的米浆粥应趁热饮用,避免放凉后食用影响胃气提升。
来源:内容综合自“医食参考”公众号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