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智库头条 | 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23 06:47:18

邵华 朱佳

核心提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应努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推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并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应努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推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普及健康教育  夯实安全基础

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防护体系的基础,应通过机制建设、课堂教育、组织专题活动等,在校园营造良好健康教育氛围,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一机制双系统三平台”。坚持一体化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发展性与补救性教育相结合、核心素养培育与良好心态塑造相促进双系统,打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平台、辅导员辅导能力提升平台、教职工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平台,营造全员心理育人氛围。其二,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多样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相关必修课程,确保每名学生接受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设相应选修课,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主题辩论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其三,实施心理健康“阳光工程”。充分挖掘积极心理学元素,谋划并实施心理健康“阳光工程”。比如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10·10精神卫生日”等时段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户外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电影赏析等主题活动,同时构建分布全年的积极心理活动体系,引导学生在寓学于乐的活动体验中建立自爱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其四,营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生态环境”。在校园基础环境建设中嵌入园林式自然景观设计,以美润心;紧扣学校历史元素和文化底蕴,一体化设计校园内各场馆设施,以文育心;在学生宿舍建设一站式服务社区,配备多种体育设备,以体健心;建设功能齐全、专业过硬、服务到位的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以爱暖心。

创新监测预警  构建安全防线

监测预警是心理健康防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可有效防止问题恶化,最大限度维护其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其一,建立“普查+排查”发现体系。组织心理健康普查回访,开展典型案例研讨,结合日常观察、个体心理咨询等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安全问题;定期开展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摸排,建设被关注学生基础信息库,定期对库内学生开展关心帮扶、谈心谈话。其二,落实“内层+外环”网格化管理。建立“校、院、年级、班级、寝室”内层管理网格,明确全员心理育人职责,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五早措施,建立“家、校、医、社”外环联动网格,定期反馈学生心理动态,畅通心理危机学生就诊渠道。其三,创新“大数据+AI”预警模式。依托学校大数据平台,分析遭遇学业预警、情感受挫、言行异常等状况学生,形成学生心理画像,即时推送重点关注学生的安全动态。其四,完善“自助+他助”支持系统。建立心理健康网络资源自助平台,提供心理测试、在线咨询、心理疏导等,助力学生自我探索、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对异常心理的鉴别能力以及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思想矛盾、心理困惑化解在萌芽阶段。

深化咨询服务  提供安全支持

心理咨询辅导是心理健康防护体系的核心,应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支持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其一,强化正面宣传。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报、橱窗及网络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有心理问题求助是正当的、发现心理危机事件主动报告是正确的”理念,提高学生自助、求助意识和能力,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心理问题。其二,丰富咨询形式。根据不同学生需求,不断丰富咨询形式,将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咨询形式接受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其三,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定期心理咨询督导等举措,提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业务素质,通过举办座谈会、经验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强化兼职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朋辈助人”热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进而形成师生合力,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其四,关注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重点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群体以及学习困难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等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指导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对于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支持转入专业机构治疗。

精准干预处置  强化安全保障

精准干预处置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的重要防线,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其一,制定干预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综合运用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健康。其二,加强危机管理。成立危机干预领导工作小组,建立“个性测评+心理画像”危机评估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显性和隐性心理问题,把握好预后跟踪环节,确保危机干预机制能及时启动并有效化解危机事件。其三,注重系统应对。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有心理问题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积极提供帮助支持,让学生在温暖的关爱中得以更积极地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其四,增进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族病史等,多措并举引导家长积极改善家庭关系、减少亲子间冲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互动,家校合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五,跟踪评估效果。及时收集学生自我报告、家长反馈、辅导员观察记录、心理咨询师评估报告等,评估学生症状改善程度及其生活质量、学习状态变化,全面分析干预措施效果,不断完善干预方案,提升学生对干预措施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责编:肖秀芬

一审:胡泽汇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