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学习 |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09 10:39:11

许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也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加速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他们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创造新型生产工具,包括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顶尖科技人才、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这三方面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缺一不可。基于此,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聚焦培养更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要素保障。如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构建有效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首先是谋划好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这盘棋。依据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人才结构变化和需求,扩大职业本科教育规模。同时,加强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创新招生体制,完善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还要探索依托包括大国工匠在内的顶尖技能型人才,建设比拟国内顶尖普通高校的职业大学,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读职业院校。构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化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开展本科高校与中职学校、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衔接,探索性地统筹安排有科研成果的本科高校名师和职业院校技能型名师,分别进入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兼职或专职任教,实行同等荣誉、同等待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等融合对接。

构建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技能人才,培育更多大国工匠”,明确了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要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拓宽培养方式、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推动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工人成长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相应的培训方案;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管、对培训效果的考核。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到先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习,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知识的培训,掌握行业前沿科技。要提供多岗轮训、挂职锻炼等机会,提升产业工人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明确自身优势,选好发展的着力点。

营造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氛围。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鼓励产业工人立足工作岗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重点工程、工业企业、生态建设、服务行业、女职工“芙蓉杯”劳动和技能竞赛,促进职工素质提升,推动行业发展。要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青创先锋工作室等平台建设,依托有效载体,发挥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劳模创新、职工创新、班组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作者系省委党校第106期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员、省煤炭工会主任)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