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点”撬动“大民生”|小边城变成大家庭 花垣边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2024-05-07 10:41:57


边城美景。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双昀 通讯员 谢峥嵘 张程凯 石林友

“五一”假期,花垣边城茶峒景区人气高涨,古朴清幽的古镇风光和一系列创意主题活动,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打卡。

边城镇与贵州迓驾镇和重庆洪安镇隔河相望。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边城》,让这座掩藏在湘渝黔交界处的古镇蜚声中外。

近日,记者走进花垣边城镇政府政务中心1楼的边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站内设施齐全、标识标牌清楚,各项资料整理规范有序。每月3次,70名省州县乡4级代表分批进站接访群众。

虽山水相依、文化同脉,因地界、用水、土地、婚姻等引发的边区矛盾纠纷偶有发生。边城镇人大发起建立了湘渝黔边区人大联动机制,组织3地人大代表对边区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共同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通过多年探索发展,环境美了、村民富了、生活便利了,小边城变成了大家庭。

三省边区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召开。

生活便利了

“六联”机制激活基层治理

“我老公两次住院,都是在边城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的费用和洪安镇一样,而且直接在边城镇就可以报销,不用来回跑!”贵州洪安镇的村民丁兴云连连点赞。

据介绍,之前洪安镇、迓驾镇的老百姓来边城镇看病,必须要结清所有的住院费用,然后再拿资料到当地报销,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村民向边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了跨省就医报销不便问题后,镇人大迅速反应,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实地调研。 

在人大指导下,花垣县医保部门与秀山县、松桃县医保通力合作,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10多项政策进行梳理,实现边区医保政策互认共享。

社会治理一直是困扰三地政府的难题。花垣县人大代表、边城镇板栗村村民代金学感慨地说:“以前村民有了纠纷经常托亲戚、找熟人,通过私人关系解决,这样往往时间长,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何破解边界管理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边界地区共建共治共享。

2001年,在边城镇人大监督下,边城镇提议与洪安镇和迓驾镇共创平安边界,建立最初的三调联防——治安联防、部门联合、矛盾联调协作机制,通过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完善,又分别与峨溶镇(渝)、毛沟镇(湘)形成了组织联学、治安联防、部门联合、矛盾联调、平安联创、活动联办“六联”机制。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矛盾联调方面,解决的跨省矛盾就有34件。

2023年,边城镇人大发起建立了湘渝黔边区人大联动机制,三地人大主席作为联络员,组织代表对边区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共同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职能作用逐年凸显,三地人大代表建立联合调研课题清单,对边区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针对边区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提出了跨省办学模式。2005年,由花垣、松桃一起出资,在磨老共建湘黔友谊小学,开创了两省联合办学先河。针对跨省交通问题,提出茶洪大桥改造升级风雨廊桥项目,进一步便利群众,提升景区形象。

通过“六联”机制,湘黔渝3省(市)边区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代表进站接访群众。

环境美了 

“锰三角”华丽转身“绿三角” 

“边城茶峒美如画,清水江畔鱼儿香,一日游遍湘渝黔,一鸡打鸣三地起……”清水江上,悠扬的民歌回荡,河边的麻柳捧出鹅黄,一群野鸭在水面翻着跟头……谁又能想到,曾满目疮痍的矿区变为如今游客游玩打卡的景区。

清水江是边城的灵魂,又名花垣河、松桃河,全长187公里,是一条流经湘渝黔三省市的跨界河流。其中三省市交界流域清水江段长73.5公里。过去,清水江流域是我国锰储藏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有“中国锰三角”的称号,河流也曾因锰矿粗放式开采遭受严重污染。近年来,三地紧密联手协作,共抓三省市界河治理,清水江渐渐重泛清波。

“为巩固治理成果,补齐环境治理短板,三地人大代表建立了‘锰三角’区域及花垣河流域生态环保联合监督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合监督联席会议,并同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或视察调研活动。”边城镇人大主席左佳汶说。

三地在加大矿业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强化源头防控,各自认领乱排乱放、涉河建设等问题,共同守护省际界河水清景美,曾经的“黑水河”变成了清水江,“锰三角”华丽转身“绿三角”。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清水江水质变得非常清澈,可以看到很多鱼。外来游客经常夸赞清水江,山也好,水也好。”边城土生土长的青年杨文沁深有体会。

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三地代表聚焦景区旅游市场,通过联合视察、联合执法检查、零距离沟通等方式,对酒店民宿、餐馆、旅拍等重点场所开展监督,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宰客拉客等现象,有效稳住市场,游客好评如潮。

组织人大代表考察村集体经济。

村民富了 

产销对接,水果产业更富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边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村民在人大代表联络站频频提出,希望人大搭建平台,助力柑橘产销对接。

边城镇是花垣最早种植柑橘的地方之一,柑橘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作用服务‘三农’、助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左佳汶介绍。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水果清洗、包装等粗加工产业也逐渐火热。2022年,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调研和论证,洗选果中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帮助全镇柑橘市场打开更广阔的大门。

在镇人大直接推动下,2023年12月,正值柑橘成熟结果时,花垣县首家柑橘洗选中心在边城镇大塘坪村投入运营。主要提供洗果、选果、打蜡、代购代销等服务,每0.5公斤收取0.12元至0.2元的加工费用。在柑橘成熟期,洗选中心可带动大塘坪村及周边村寨1000余人次就业。

据介绍,洗选中心采用全自动化设施,满负荷运转时每天可以加工10万公斤柑橘或脐橙。“前来采购柑橘的客商可在此直接加工,既减少了中间成本,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大塘坪村村干部黄永说。2023年,该村种植柑橘、脐橙1200余亩,年产量达200万斤,产值达400余万元。

责编:雷昕

一审:雷昕

二审:罗霞

三审:王展

来源: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