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对于中国青年,五四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

张米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5-04 20:27:15

1919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青年学生的“高光”时刻。

那一天,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迈出了这旷古烁金的一步。

那一天,他们的行动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那一天,在近代史上熠熠生辉。

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国内青年意识的觉醒,影响了近现代的文化走向,开启了文化思想新潮流。

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下,中国迈入多元价值取向并存、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机遇、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

谋远,青年一代的青春应该被赋予怎样的内涵?定下怎样的方向?沉淀什么样的价值?

致敬“前浪”,澎湃“后浪”。在“五四运动”105周年之际,辛小湘和您一起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百年来鼓舞中国青年的重要论述,感悟精神伟力,启迪今朝智慧,让时代大潮奔涌蓬勃。

青年觉醒,大国转身,做理想信念的坚定者——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不平等的“二十一条”,企图把中国沦为其经济附庸。此时,陈独秀在自己创办的《青年杂志》(次年改名《新青年》)撰写的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创造性地提出新青年这应有的六大标准,犹如一声惊雷在旧中国炸开,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

1919年,列强操纵巴黎和会,谋划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彼时内忧外患、民怨沸腾,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学生们与工人、农民及各界群众一道,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

这一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以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为思想之火。

爱国爱民、追求进步是底色与起点。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爱民是基本义务和道德情怀,追求进步是责任担当与志气品格,对于青年人来说,应以五四精神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把爱国爱民、不断进步当成人生的起点和终生的追求。

遵规守纪、自我革命,多给精神补“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青年一代,补钙铸魂一刻也不能懈怠,要以五四精神为根基,矢志不渝追求崇高的目标,而非沉溺于权位的诱惑,要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培养和强化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以更大决心、勇气和韧劲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作风上勇于自我革命,真正把自己锻造为烈火真金。

革命理想高于天。百年后的中国青年是新时代的主人,当思国家之发展,察社会之演变;当立鸿鹄之志向,兼天地之胸怀。当让理想信念之花,开在青春的土壤上。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做一往无前的奋进者——

在李大钊短暂的一生中,对青春和青年的思考是他开启人生奋斗事业和革命斗争历程的起点。他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青年奋斗这一命题,提出青年的文明是奋斗的文明的论断。

李大钊这段话的重大意义,是在文明变动和政治活动中明确了青年奋斗的价值。

奋斗是中国青年最鲜明的标识。青春是奋斗之始,更是国家之史。100年来,众多中国青年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进入新时代,青年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在学习上奋斗,既要静心“学”也要善于“用”,让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步伐;在实践中奋斗,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追求更有高度的人生。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什么样的姿态,决定了什么样的格局。今天,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新时代青年已然成为社会变革和政治改革的先锋力量,要以五四精神为丰碑,勇担时代重任,找准服务中心大局的着力点,在产业发展、创新创造创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上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欢欢喜喜、敲锣打鼓就能得来的,而是必须甩开膀子、撸起袖子,用劳动与汗水换来的。中国青年,当有抱石不动之意志,当有百折砺心之韧性,当有奋进刚强之精神。群星闪耀,以勇敢的薪火相邀。

摆脱“冷气”,汹涌“热风”,做勇立潮头的搏击者——

《热风》是鲁迅创作于1918年到1924年的杂文集,其主要内容是反映“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反对国粹主义,扫除迷信落后,主张社会解放。

五四运动原本是一个热烈又纯粹、自发且短暂的爱国运动,但年轻的学生们却突然觉醒,好似压抑了许久的情绪与生命力蓦然释放,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奔腾又有力量。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这一天成为了“对所有青年觉醒的砥砺”,也给予了新时代青年不被条条框框所“定义”的自由。

青年当不忧不惧、“拔节”生长。在这个网络弥漫、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太多的青年在工作中“内耗”,在网络中沉溺,在社会负面消息中迷失自我。其实大可不必,人生本就是一段探索的旅程,勇敢“试错”、及时调整方向,方能脱离“内耗”的桎梏,走出消极的“围城”。青年人要励志当下,多关注自身成长,增强锐气骨气,蓄养静气正气,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学真理、明道理、悟事理。

青年当力行力思、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新时代新青年,在五四火炬的照耀下,要摒弃空谈虚浮、摒弃浮躁焦虑、摒弃随波逐流。要有真行动,在民族复兴壮丽的实践中、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中,逐渐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急躁走向稳健,以青春“小我”书写祖国“大我”,在行动中践行青春理想。

年轻的火焰正升腾,可与世界谈笑风生。愿青年向上行走,如星之烁,自成不肯将息的炬火。

不负时代,不负青春,做挺膺担当的逐梦者——

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大礼堂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曾对青年如此勉励。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五四精神,一脉传承。曾经响彻中华震动神州的惊涛骇浪,似乎已随着历史的洪流逐渐远去。诚然,如今的青少年们已不用在战火之下、祸乱之中痛感危亡,但“五四运动”所代表的精神与意义,仍是照亮中国青年们前进道路上的明灯。

党的二十大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青年是祖国发展的“源头活水”,已“奔涌”至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航天领域,嫦娥、天问、北斗、神舟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至40岁之间;抗击新冠的战场,与新冠病毒赛跑的特效药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发展海天阔,“活水”奔涌来,他们,正澎湃着青年人独有的蓬勃之力。

祖国是青年“看世界”的底气,新时代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全球化交织交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如同一堂堂震撼心灵的“大思政课”,让广大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把握未来——

各项事业发展的傲人成就,让青年见证了“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与强大优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让青年拥有了“平视世界”的自信从容;

“互联网+”的创新应用,赋予了青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球治理的更多可能……

每当奇迹在指尖绽放,都在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衷认同;每当难关如薄雾般消散,都在坚定青年对民族复兴壮丽前景的无尽信心。

中国强,中国之青年要变得更强。

今日之警觉思考,留作明日心灵的栖息地。在这片共同的家园里,我们汲取着光荣使命与自由意志的养分,不断成长壮大。我们用沉着冷静的态度去平息内心的浮躁,用开阔的视野去避免盲目跟随。我们深知,唯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渡过时代的风浪,迎接未来的挑战。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催前浪,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