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与蝶变 湖南司法行政系统多举措保障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权利

  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2024-04-30 13:16:36

岳阳市南湖新区司法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招聘会。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通讯员 吴荣羲

2024年5月1日是第134个国际劳动节。

劳动权利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应享有的基本权益,更是社区矫正对象这个特殊群体重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社区矫正法》中,“社区矫正对象在就业方面不受歧视”“依法对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就业指导”“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岗位”等与就业相关的内容便出现了7次。

湖南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现状如何?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就业需求和期望?各地司法局又是如何落实《社区矫正法》保障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权利?日前,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重新融入社会的关键支持

2024年4月,对于益阳资阳区已解矫的刘某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月份。

这一天,他创办的品牌小吃店迎来了第23家加盟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刘某笑着对记者说。

刘某因虚假诉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社区矫正期自2020年12月2日起至2023年12月1日止。

根据相关规定,社区矫正期间,刘某依法能够活动的区域为资阳区及赫山区。一直在外地务工的刘某无法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意味着失业。

刘某早前与妻子离异,家中老人、小孩的赡养抚养重任,全压在他肩上。此时,他找工作屡次碰壁,一度陷入了迷茫和绝望当中。

刘某的情况,资阳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看在了眼里。鼓励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其疏导内心焦虑。

2022年,刘某参加了创业培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进一步厘清职业发展规划。

因有餐饮行业的工作基础,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鼓励他瞄准特色小吃这个创业方向。刘某也不负重望,从开始的小门店到现在自创品牌加盟小吃店,实现了人生质的飞跃。

“现在这个餐饮连锁店就像一颗种子,在自己精心浇灌下发芽、绽放,给我和家庭都带来了希望。”从一开始的自卑迷惘到现在的信心满满,刘某坦陈是社区矫正期间创业培训的契机,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重振了生活信心。

资阳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李赛介绍,该局始终践行日常监管与教育帮扶并重的工作理念。2018年与区人社局紧密联动,探索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经过5年的不断摸索、完善,该局从开展培训摸排、强化精准帮扶举措、全力保障政策落地、推介创业项目4个方面持续发力,逐渐建立起具有资阳特色的“需求牵引”帮扶体系。帮扶对象也由社区矫正对象扩展到安置帮教对象,培训内容由单一的创业培训延伸到就业指导、电商运营等。

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正在成为社区矫正对象重塑自我、融入社会的关键支持。

构建职业培训体系

采访中记者发现,湖南早在2017年便出台相关政策,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创业培训,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各级司法行政系统普遍重视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如汽车维修、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等,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

这些培训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确保参与培训社区矫正对象能够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职业培训是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长沙市开福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向记者介绍,由于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活动区域受限,再加上缺乏良好的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当他们掌握新的技能并找到稳定的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时,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近年来,开福区司法局在做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自我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认识,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一方面,通过线上填写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实际职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线下现场问卷反馈、日常谈话、走访等途径,及时对有工作需要人员进行跟进。

据统计,截至目前开福区已开展电工、叉车司机、焊工、汽车维修工、西式面点师、厨师、育婴员、互联网营销师、物业管理员、市场营销、湘绣(抽纱刺绣工)等特色产业工种培训,500余名参训人员顺利结业。

林某是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初中毕业后混迹社会。2022年因贩卖毒品罪(含毒品的电子烟,获利27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社区矫正期为2022年4月10日至2023年4月9日止。

为了彻底和过去告别。他想找一份工作踏实赚钱,苦于没有技能傍身,便参加了厨师类培训。

因为学习认真,结业后几家餐馆均邀请其加入。认真思考后,梁某还是决定自己创业摆摊,每天收入600元左右。解除社区矫正后,梁某手中已有一笔不少的积蓄,萌生了重回校园的想法。

这一想法得到了司法局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鼓励下,梁某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录取,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帮扶一个人,能温暖一个家,影响一大片。”王海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不断强化训后就业跟踪服务,构建科学的职业培训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呼吁让特殊群体

享有更公平的就业机会

一些地方通过与企业合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岗位;一些地方注重加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建设,为社区矫正对象创造就业机会。

记者了解到,我省各级司法行政系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和做法。不少受访的社区矫正对象表示,职业培训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但他们的就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社区矫正对象可能因为自己的罪行而感到内疚和自卑,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另一方面,由于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记录的存在,社会上依旧存在偏见和歧视。不仅来自于普通公众,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持谨慎态度,甚至直接拒绝他们的求职申请。这使得他们在就业时面临巨大心理压力。

开福区社区矫正对象周某就是典型例子。他因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社区矫正期自2021年7月1日起至2026年6月30日止。

周某原本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接受社区矫正后,他几次找工作均受阻。“之前谈的每份工作都需要提供无犯罪证明,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就业成了摆在周某面前的最大难题。他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可选择的就业机会,不与社会脱节。

“从宏观角度来看,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培训既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注重犯罪者的改造和再社会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省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侯迁广认为,缺乏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来源,不仅会增加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他们再次陷入社会边缘化的境地。

据统计,通过出台建设标准、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方式,全省正探索培训学校+基地+就业模式,订单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仅2023年便指导就业就学3.82万人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过渡性安置基地156家,基本实现一县一基地。

“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侯迁广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帮扶,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享有更公平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重新开始,走向美好的未来。

责编:雷昕

一审:雷昕

二审:杨湛

三审:戴志杰

来源:湖南法治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