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洒田间 科技育新苗——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爱春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28 09:35:10

4月11日,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的无人农场,一台无人驾驶的插秧机将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插入田中。这片无人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

“种田再不轻简化、智能化,参与的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少!”何爱春在微信朋友圈感叹道。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兼科研组组长何爱春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丽丹

大概从三月中旬起,何爱春开始在朋友圈里记录春耕的节奏:播种、育秧、插秧、秧苗生机勃勃地生长……

更新的图片中,田间的景象不断变化,有越发青翠的秧苗,有沾满泥土的双脚,有各种机械化农具,还有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在水田里忙碌的身影。

“今天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从事农业,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截至采访日,何爱春最新一条朋友圈是机械插秧“九宫格”配图和这个没有回答的疑问。

答案,或许要从十七年前说起。

2007年,何爱春和爱人一起在珠海开了家农特产品直营店。期间,她发现澳门顾客特别喜欢买没经过加工的农家菜,顾客们认为这些菜味道更正宗,大棚菜比不了。这让何爱春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7年后,她回到湖南,加入了朋友的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启“务农生涯”。

挽起裤腿踩进农田,一开始,何爱春是迷茫的。但只要有机会,她就不会放过。千亩良田里常见到身形娇小的何爱春跟在种植专家、植保专家、土肥专家、农机专家的后头。

浸种、播种、育秧、手插秧/机插秧/机直播、肥料管控、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这一整套水稻种植技术硬是让何爱春摸了个透;遇上每一台新型农机,她一定要爬上去弄清原理,并学会操作,直到熟练掌握操作,智慧育秧大棚里、插秧机、直播机、旋耕机、铲车上时常看到她的身影。

为了坚定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何爱春与5位种粮大户共同成立了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建立了稻米产学研销基地、稻谷烘干收储、大米加工销售、农资农机农技服务等一条龙农业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大通湖优质大米。

2017年,合作社承接了产业扶贫任务,何爱春担任扶贫工作小组组长,制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品牌”的帮扶思路,给贫困户分发优质种子、测土配方肥、有机肥等农资,定期组织他们开展种植培训,吸纳产业脱贫贫困户600多户。

“怎么看上去这么小小的一个女性,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身上有真正职业女农民的风范!”当地农户、同事们常常感叹。2018年何爱春参加益阳市“现代农民工六项全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并荣获益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何爱春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就这样,何爱春从种田“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了既懂种植又懂技术的“新农人”。

她和团队成功筛选出十来个优质品种,应用于再生稻、虾稻与蟹稻种植模式中,建立了农产品品质溯源体系,打造了“大通湖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其中,“洞庭晶玉”再生稻米和蟹田米,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获得第二十一届和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产品金奖”。

同时,她采取“能人带能人”的方式,邀请相关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及现场指导,每年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惠及1000余人次,带领农户走规模种植、生态种植、科学种植的高效农业路子。

“以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提升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何爱春深知,发展农业产业不是简单的栽田种地,而是要靠科技。

2023年3月,公司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和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在大通湖区宏硕基地打造全球首个无人(少人)智慧农场。

“自动化、轻简化、科技化、智慧化才能留住年轻人。”看着千亩良田里长势喜人的禾苗,何爱春说出了她的期待。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