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感恩萧劭禧老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26 11:24:35

文|贺永强

岁末寒冬,大雪突至,星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雪,在送别一位爱雪的老人。拥有雪一样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精神风范的萧劭禧老人,在雪中远行,已与雪、与大地融为一体。呈现在人们视野中,辽阔、壮美、博大、无垠……这是萧劭禧老师——长沙晚报老报人的一位典型代表、新闻战线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楷模,留下的最后而永久的身影,让我愈发须仰视才见!

雪,与萧老有缘。在大雪翻飞的1月22日上午11:43分,在一间干净清新的病房,萧老的夫人谭伏汉奶奶、萧老的儿子肖霁虹、女儿肖欣和女婿吴跃民等,与我一起,送别了萧老。他走得非常安详,安然而无憾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人世与亲人,融到窗外大雪炽烈而温润的祝福中!

和萧老的子女一起,我把他老人家的遗体护送到阳明山殡仪馆后,便开始参与筹备萧老的葬礼。为了把萧老送好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确保葬礼圆满,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繁忙中的我,注定今夜无眠,也渐渐缓过神来。虽然萧老93岁高寿正寝,虽然萧老无憾无疾而终,但我心痛于萧老已走了的事实,仍然觉得很难接受,不禁热泪双流。雪夜,我在深深地怀念他、热切地感恩他!在回忆回味他雪花般的圣洁、雪花般地洒脱、雪花般地壮丽!

熟悉萧老的人,都一定对他俊朗通透、温和大方的气质留有深刻印象。我一直认为,这气质属于雪。爱雪,于萧老,大概源于他的人生、工作、生活经历,五十年代初在沈阳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到哈尔滨,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雪花,见证了一个来自湖南湘潭的新闻工作者追求事业、拼搏奉献的青春。

1962年,同样是服从组织的安排,一路辗转来到星城,到长沙晚报社工作。后来到长沙四中教书育人,培养桃李满天下。1971年又回到长沙晚报社工作,继续他新闻职业的辉煌与梦想。长沙晚报社,是他六十年的家与归属。在这里,他的一片冰雪之心,尽情绽放、尽情飘逸、尽情流淌。

我本来只是想追寻一朵雪花的绚丽,而他却给了我一生瑞雪的丰年。我与萧老的相识相交,也正是关于雪花的故事。

出生于宁乡贫寒农家的我,自幼酷爱文学写作,并带着梦想去东北大地白山黑水间看雪。机会来了,1991年我高中毕业之际,吉林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考虑我的文学特长,先来函后来专家组到宁乡的山沟里考察我后,决定免试特招我去这所全国重点大学深造。

正当我兴致勃勃准备卷起铺盖去东北看雪,令我和我的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当时我与这场“看雪之旅”之间,还隔着一场很难逾越的、千重万险的关卡。当时有关部门不同意盖章放行。免试特招不行了,我只好参加高考,因文化成绩偏科而无缘大学。我只有回乡种田的路可走了,东北的雪,再见了!那个时候,夜夜泪水打湿枕头。一个山乡年轻人的命运,和山乡的夜晚一样寂静而黑暗,前程的迷茫让人心慌害怕。

我的幸运降临,就像一朵雪花神一样飞临。《长沙晚报》紧急出动,老记者萧劭禧老师,带着刚刚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年轻记者申芙蓉,乘着吉普车,在山路上一路颠簸,来到我贫困的家里,见到正在田里干活的我。我的裤脚一高一低,身上全是泥巴。

萧老师知道了我的情况后,已年届60岁、正要办退休手续的他,立即向组织汇报,请求暂缓退休、主动请缨前来采访报道我。在报社领导和部门主任汤正华老师的全力支持下,萧老,我心中的雪神来了,要帮助我实现梦想。

那一次采访,多么重要,多么细致深入,是一次全面的宣传策划,道实情,讲真话,立足于疏通梗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萧老讲方法、有策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稳打稳扎,体现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独特的工作经验与驾驭复杂难题的智慧。他像一个常胜将军成竹在胸,对事业全神贯注,而他面对我的神情,除了浓浓的爱怜,就是举重若轻、潇洒自若。他像一朵雪花,突然而至,散发着的光芒。

他当时也没有想到,申芙蓉的第一次采访,也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因采访得奖。萧老更没想到的是,我这个采访对象,不仅因为他的报道受益,顺利解决难题去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人生命运,而且直接催生了我的新闻职业理想,一个未来的中央电视台时政新闻记者,诞生于他那一次田间山野的采访。

因为在这次报道中,我看到了媒体的力量,看到了社会的大爱,这是巨大的精神感召。我立志成为像萧老一样的人,回报国家,为人民鼓与呼。许多年后,当我以时政记者身份跟随领导人出访报道一百多个国家时,都总会想起萧老对我的新闻启蒙教育。

1991年9月15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大山的儿子一一访宁乡县著名中学生作家贺永强》的报道,引发强烈关注。身经百战的正军职离休干部吕静环老先生看了报道后给我写信,后经过对我的考察,便为我到处奔走;时任长沙市教委招生办主任的王新正老先生,拿着报纸到宁乡来调研,认为报道反映的情况非常客观真实,连夜写出报告上报,恳请上级对我放行;时任省委书记熊清泉看了这篇报道,责成有关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社会各界通过这篇报道,了解了一个农村学子求学求知的愿望,讲述了这个孩子朴实真诚、追求进步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人心。一周后,后续报道《<大山的儿子>发表以后》又在《长沙晚报》头版重要位置推出,讲述了各界的关心与为我圆梦大学而做的种种努力。特别是报道引起的波澜,让白山黑水也受到震撼,时任吉林大学校长伍卓群教授下定决心,只要湖南放,吉大就随时收。

吉林大学破天荒在当年大学开学两个月后开门录取新生。启程去东北求学的当天,《长沙晚报》在头版刊发报道《大山的儿子收到吉大录取通知书》。那年11月20日,当我和父亲扛着一蛇皮袋行李去吉大,钻出长春火车站,接站的顾老师说:“这是今年吉林的第一场雪!好雪!久违了!瑞雪,我看你来了!”何等的令人感动和感恩。

到大学报了到,第一件事就是给萧老和《长沙晚报》写信,报平安并表达自己的感恩。没多久,萧老的回信就来了,鼓励我珍惜奋进,期待我将来报效国家、不负家乡父老的厚望。同信寄来一张《长沙晚报》,同样是头版,刊发了后续报道《大山的儿子从吉大园发来感恩信》。至此,萧老职业生涯中的最后四篇文章,循序渐进、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一举改变我的人生命运,我成为当年“长沙十大新闻人物”,而萧老和申芙蓉,也获得了年度新闻大奖。

故事没有结束,精彩仍在延续。我上了大学,萧老就踏实退休了。他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他与同事关系好,家庭幸福,心情舒畅开朗,没有一件愁事,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要问萧老有什么牵挂,他嘴上不说,但心里有一件,那就是牵挂我。他要把我扶上马,送上一程又一程,不断帮助我续写新的人生篇章。

他一定深知,看雪爱雪的人,在欣赏雪景同时,避不开冰霜雪雹的考验。他要用他老师的手法、记者的韬略、长者的智慧继续关心指导我。32年多来,我与萧老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除了要感恩,更在于须请教。他一再跟我强调,他只是干了分内事,是全报社的功劳,与个人无关,让我不要讲感谢他的话。他谦虚得像个小学生。但他对我的欣赏与关爱,甚至引我为骄傲与自豪,那都是百分百的真实。

他从来不掩饰我们之间的师生缘分。他会经常给我写信、打电话、发信息。我们每次见面,向他求教,他都极尽耐心,循循善诱,与我掏心掏肺,指导我朝正确的方向走。当我顺利时,他真正开心。我从新闻岗位转到行政岗位上,年纪轻轻就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他常提醒我不要头脑发热,要勤政爱民、干净干事。当我遇到困难与打击,他都热情伸出援手对我百般呵护,对于我的一些重大决定,他都会说上一句:“既然你深思熟虑过了的,我都赞成。”

他和夫人多次去我老家“故地重游”,看望我父母,对于我父母含辛茹苦培养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赞赏有加,而闭口不提他为我上大学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我母亲总爱跟萧老翻古,说1991年9月第一次来采访时,家徒四壁,实在没有什么招待,偷偷杀了唯一一只下蛋鸡婆炖了汤,那顿饭萧老吃得很生气,鸡肉那碗菜连筷子都没有伸一下。我母亲又说,那次回长沙时,实在没有东西打发,便到树上摘了几十个青橘子作为礼物送给萧老,没想到萧老大发脾气:“青橘子还冇成熟,摘了太可惜,再说我们能收你们的礼吗?”

萧老的“不近人情”,让我慢慢地体会到人间最浓真情。即便是后来我参加工作有了收入,家庭条件逐步好转,萧老与我也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我给他送点礼物,他一定马上回赠我更多有价值的礼物,说是“礼尚往来”。他不允许我送礼报恩。

他临终一个月前,许是意识到大限将至,拉着我的手,第一次跟我谈到生死。他说:“这一次如果挺不过去,也可以接受,毕竟93岁了。”他的豁达开朗让我鼻子一酸。他随即拿出一沓很厚的钱,说是给我和我儿子的。我知道这是他在安排后事,我们老家那里也有这个风俗,就是长辈给自己的子女发最后的“孝子钱”。无疑,萧老把我视如己出,这是一份多大的信任与关怀。但这钱,我哪里会收敢收能收?我跑掉了。萧老很是生气,隔天再去病床前,只见萧老已把钱装进红包,嘱咐我和我爱人、小孩都有份。我收下了这个钱,心里百感交集,唯愿萧老早日康复,更加长寿,重新返回麻友圈,重新端起酒杯,好让我敬他老人家几杯。2024年1月22日的一场突降大雪,无情崩塌了我的美好愿望。

萧老和雪花一样,是上天派出的精灵,为人间送来抚慰。他曾经热爱的大地,他带来的光、化作的水,都成为指导我前进的一盏灯和成长的营养。当我在岁月与时光深处不断回眸,必将发现,萧老不曾离开,他雪一样花开富贵、适时抵达。在这个不确定的冬天,他是最确定的力量,他覆盖的大地,充满希望、生生不息!

雪夜,在无尽的缅怀中,我的情绪变得强大而炙热,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心。我知道,这是萧老送给我的祝福、提出的要求,我明白他对我的期待与希望。

今宵夜正长,距天亮尚有距离,但有雪花在,窗外一切都明亮如昼。我于是写下一句诗,作为这篇缅怀文字的结尾。萧老很喜欢我的诗,这句诗是我为他而写,敬献给他,他一定看得到看得懂:

确定的雪美丽的雪/与不确定的人生偶遇/雪一样的人生/像雪一样飞过/带着圣洁的光亮/为需要的人生点灯/我向您致敬/伟大的雪神!

敬爱的萧老,请您安息吧!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