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火炬聚焦主业加快技术创新,另辟产业赛道,去年营收超15亿元——“湘火炬”熊熊燃烧重返巅峰 | 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湖南日报   2024-04-28 07:32:39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4月28日05版

编者按:

株洲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曾聚集一大批老厂。在激烈的经济变革与市场竞争中,一些老厂消失在历史洪流中,一些老厂历经风雨破茧重生、“老树发新芽”,表现出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培育制造名城的先遣队、主力军。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三湘都市报,推出“倔强的老厂”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原标题:倔强的老厂③ | 重创新,辟赛道,“湘火炬”重回巅峰

历经资本市场波折,潍柴火炬聚焦主业加快技术创新,另辟产业赛道,去年营收超15亿元——

“湘火炬”熊熊燃烧重返巅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李永亮 刘韵霞 通讯员 易汝青

近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

冲刺资本市场,逐浪科技创新,潍柴火炬喜讯不断。今年3月,潍柴火炬入围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潍柴火炬前身为株洲火花塞厂(上市后称“湘火炬”),始建于1961年,曾是湖南最早上市公司之一。63年跌宕起伏,10余年股市沉浮,潍柴火炬始终“燃烧不灭”,近年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另辟产业赛道,跃升为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专业火花塞制造企业。

去年潍柴火炬年营收超15亿元,今年以来产销两旺,熊熊燃烧的“湘火炬”重返巅峰。

股市沉浮,“湘火炬”几易其手

4月株洲,春意盎然。

走进位于株洲经开区的潍柴火炬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正在翻新装修的办公大楼。这栋10余层的大楼建于1990年,34年过去依旧气派。

“这里曾是株洲地标性建筑。”潍柴火炬副总经理张伟说,“株洲火花塞厂当时名声响亮,职工找对象比别的厂都容易。”

当时,企业主打产品为火炬牌火花塞,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40%左右。

1993年,株洲火花塞厂改组国有控股公司,更名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湘火炬”。

当年12月,“湘火炬”登陆深交所,成为湖南最早一批上市企业之一。

进入资本市场后,“湘火炬”过了一段好日子。

后来,因产品结构单一,没有真正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企业陷入困境。

建厂初期

1996年,急于破局的“湘火炬”收购美国一家企业的生产线。由于无法吃透国外技术“消化不良”,产品质量不稳定。

此时的竞争对手与德国企业合作,引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得“湘火炬”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一度举步维艰。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1997年,“湘火炬”通过国有股份转让,引入当时的新疆德隆为第一大股东。

德隆入主“湘火炬”后,迅速推动一系列资本运作,“湘火炬”先后拿下陕西重汽、红岩汽车等企业控股权,最多时旗下有35家企业。

成也德隆、败也德隆。德隆因“步子迈得太大”,很快陷入资金危机,不得不出让“湘火炬”。

2005年,潍柴动力以10.23亿元拿下“湘火炬”控股权。

2007年,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潍柴动力回归A股,“湘火炬”终止上市,并入潍柴动力,后更名为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攀高向新,重回行业巅峰

尽管在资本市场历经波折,潍柴火炬始终没有停止攀高向新。

潍柴火炬生产线产品。

2006年,公司又一次引进美国火花塞龙头企业的全部设备和技术。

“我们吸取之前的教训,通过引进两名美国专家帮助消化、吸收相关技术。”潍柴火炬董事长陈光云介绍,2007年,公司火花塞产销量突破9000万只。

尝到甜头的潍柴火炬,将年销售收入5%左右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升级,渐从行业“跟跑者”变为“领跑者”。

潍柴火炬先后取得T95高性能氧化铝陶瓷绝缘体、全球首台火花塞绝缘体二次磨削装备,国内首台80Mpa火花塞绝缘体等静压机,国内首台高温辊道窑及烧结工艺等系列重大成果,补齐多项行业技术短板。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成长期,深耕燃油车领域的潍柴火炬嗅到商机,研发新能源混动(含增程)专用火花塞。

现在,国内主要车企大多是潍柴火炬客户。特别是在新能源混动领域,潍柴火炬市场占有率超80%。

智能运输设备。

与此同时,潍柴火炬向智能制造要效益。

该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生产线,以前16人值守的生产线,现仅需4人,日产15万只火花塞。从“刀耕火种”到智能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月用水从以前几十万吨降至1万多吨,电费下降超20%。

目前,潍柴火炬正对2个车间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预计今年11月可完成。届时,13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均可实现智能化生产。

聚焦优势,新辟产业赛道

近年来,不需要火花塞的纯电汽车发展迅猛,火花塞制造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打造新增长点,破解内燃机产业受到新能源颠覆式冲击带来的焦虑。”陈光云介绍,制造火花塞的主要材料是贵金属和高性能陶瓷,潍柴火炬依托这两方面深厚的技术积累,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研发陶瓷材料传感器以及陶瓷基板等新产品。

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操作生产线设备。

氮氧传感器和氧传感器是各类型发动机和环境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由于陶瓷结构复杂,电路设计精巧,是产业链“卡脖子”产品。

“经过艰难的攻关,我们已成功研制出这两款气体传感器,量产后将大大降低相关领域企业采购成本。”陈光云说。

陶瓷基板是电力电子及新一代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关键材料,涉及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国内陶瓷基板民用市场70%以上依赖进口,技术突破空间巨大。

目前,潍柴火炬在氮化硅材料陶瓷基板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种基板具有高热导率、抗热震性优良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

“力争2025年,陶瓷基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陈光云信心满满。

出品 /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新湖南株洲频道 三湘都市报

策划 /周小雷 廖义刚 张建平

执行 /李永亮 杨洁规 刘韵霞 

刘冰清(实习生)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