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石拱桥

沈世锋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23 17:42:26

文/沈世锋

我行过很多的路,跨过很多的桥,留在我脑海里最深的还是星罗棋布般散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地上的石拱桥。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武陵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州,境内有大小山峰130多座,大小溪流1000余条。游走于湘西,有人家的地方,必能看到桥。湘西的桥,多式多样,大小不一。石拱桥是湘西现存数量最多的古桥。据初步统计,现存的石拱桥还有1300多座。这里,简述一下湘西有代表意义的几座石拱桥。

两叉河桥。位于凤凰县历史文化名村——千工坪乡田冲村古苗道上,古苗墟遗址旁,跨沱江支流两叉河。据碑刻记载,修建于后唐天成年间(926—930)。此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1米,宽4.7米,高6米,净跨9米,拱圈厚度0.4米,料石砌筑,两端各设7级踏步上桥顶。这是湘西保存最久远的石拱桥。

三拱桥。位于凤凰县原三拱桥乡三拱桥村,凤凰至乾州(今吉首)的古驿道上,横跨在一条名为“玉带河”的溪流上。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修建。此桥为3孔石拱桥,桃形拱,全长60米,桥面净宽5米,高15米,单孔跨径8米。墩台、拱圈用粗料石砌筑,石灰拌桐油作浆。驼峰式桥背,两端各设24级踏步,桥面设廊房式凉亭、店铺及灵宫殿,桥两头建有客栈。在明朝时期,该桥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商贾云集的重要场所。三拱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湘西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33年时的三拱桥

庆口桥。位于龙山县隆头古镇去苗儿滩方向十余里处,从西向东奔腾而来的贾市河与从北向南咆哮而来的洗车河在此交汇。桥长66.6米、宽8.6米、高20米,三孔石拱桥。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开始动工,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竣工,修桥工程总耗资白银万余两,其中民间捐资二千二百七十七两,从桥头所立功德碑记载得知,捐款者共有六十三人,捐款额几两、几十两不等。据载始修龙山县城耗资白银才九千八百两。此桥工程耗资超过修县城,可知工程之浩大。官府拿出的银两接近修县城,可见官府为修此桥,所下决心之大。官府和民间力量汇聚在一起,遂形成强大合力。1985年《龙山县志》对该桥有专门记载,赞其是“本县工艺最精的古桥”,其实,它也是龙山乃至湘西现存最宏大的古建筑。

万溶江大桥:位于吉首市乾州古城万溶江上,1965年12月建成,该桥为湘西州内修建的第一座空腹式大跨径石拱桥,桥长95米,宽6米,高18米。

能滩大桥:位于泸溪县洗溪镇能滩河上,是湖南省第一座大跨径空腹式石拱桥,全长114米,单孔最大跨径71米,宽8.5米,高28米。1970年竣工通车,取代了1937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能滩吊桥。

乌巢河大桥。位于凤凰县腊尔山乌巢河深谷之间,大桥全长236米,桥宽8米,高42米,主跨为120米的双肋石拱桥,上建13孔腹拱从肋拱上跨过。大桥采用全空石肋拱式结构修筑,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科学,造型之优美,工艺之高超为桥梁行家所推崇,专家认为,“乌巢河大桥开创了公路大石拱桥的新水平”。由凤凰籍桥梁专家田云跃工程师设计,始建于1988年10月,1990年12月竣工通车。“天下第一大石桥”七个大字刻石立在桥头,熠熠生辉。

还有一些石拱桥,没有很大的名气,却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上初中时,每天上学都要走过的龙山县红岩溪镇科沙大桥(1973年建成);参加工作后,湘西州公路总段老一辈公路人津津乐道的吉首张排寨大桥(1966年建成的“工农大桥”);彻底改变我家乡村寨交通条件的龙山县红岩溪镇布尔湖中桥(2008年建成,结束了老百姓从踩水过河到走吊桥过河的历史);中国第一公路立交桥——吉首矮寨盘山公路立交桥……

湘西石拱桥就地取材。石拱桥是以石材构建的拱形桥梁。石拱桥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石材,在湘西,开门见山,远远近近的山,高高低低的岭,奇奇怪怪的峰,山上土层不厚,到处都是石头,主要是青石灰岩,它的硬度很高,材质紧密,韧性好,不易开裂、变形,抗压强度高,耐磨性能好,对水和化学物质稳定,适合用于桥梁的结构。

湘西石拱桥凝聚着湘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桥梁是跨越河流和峡谷的建筑,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石拱桥的形态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在石料丰富的地区被广泛应用。石拱桥建造,既是一门工程建设技术,又是一种建筑艺术,既有安全施工和安全通行的基本要求,还有节省成本、方便施工、美观的讲究,在设计、选址、料场选定、取材、施工,特别是合笼、拆架都有很精细的要求,是一代又一代湘西人民勤劳刻苦、辛勤耕耘创造的杰作。回首历史,我们蓦然发现,湘西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涵,实则饱含了热爱家乡故土的内在品质、敢于挑战自然的主流意识、追求美好生活的广大愿望,显示了湘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匠人,培养了工匠精神,湘西岩匠至今仍很有名气。

湘西石拱桥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湘西石拱桥,大多没有雕龙刻凤的华丽,只有朴实敦厚的石板和石梯,他们静静地书写着只属于他自己的历史。湘西沟壑纵横,大大小小的河,细细长长的溪。自古以来,湘西是交通最为不便的地区之一。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不屈斗争的历史。有沟壑,必有桥;有洪流,必有桥。尽管喀斯特地貌带来的诸多影响制约了湘西的发展,千百年来,湘西各族人民在此顽强生存、世代繁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彰显出跨越赶超的时代精神。克服交通不便的桎梏,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道,成为湘西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于是,一代代湘西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沟壑纵横间,搭起了一座座石拱桥,一条条古驿道应运而生。湘西,不再是蛮荒之地,湘西石拱桥,穿越时光,带着湘西人民走向幸福生活。

湘西石拱桥是一道道风景。在湘西,山间小道、绕村河流、城镇街面……都有石拱桥的踪影。人们走在古石拱桥上,目之所及,已为平坦道路,于是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脚下的石拱桥为何而建,建桥人从何而来。那些修建石拱桥的人,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尘里;那些遗存的石拱桥,却还在熠熠生辉,造福后人。正如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所说:“建筑是伟大时代的年表。当一切行动和歌声都停止了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屹立在那里,用它自己的语言叙述着那伟大的时代。”石拱桥是建筑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石拱桥,古朴、厚重,承载着历史,拓展了文明。每一座石拱桥,都是民生工程,德善工程,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处文物。随着建桥技术和材料科技的发展,石拱桥建设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人们对通行和运输要求的变化,石拱桥的承载能力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石拱桥会越来越少,保护石拱桥已显得十分必要,要像保护特色民居和保护文物一样保护石拱桥,修旧如旧,修旧如故。到那时,湘西石拱桥,不仅仅是行走通车的桥,每一座石拱桥犹如镶嵌“点缀”于山水间“彩虹”,流光溢彩,都是一幅幅画卷、一道道风景。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