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舜皇山野茶之奇异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23 14:28:22

李云才

唐陆羽游历名山大川,阅览人间烟火,遍尝“上苍恩赐”,细辨茶之“慧秀”,记载茶源轶事,成就千古名著《茶经》,被称之为茶文化的始祖。

茶之于饮,发乎神农氏。茶之于文,茶饮之遍,肇始陆羽。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但其是否有差异呢?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

从土地和生态地理来看,“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从冲煮之水来看,“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从对茶质的分类来看,陆羽将其分为“上、次、下、又下”四等。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反映了陆羽的茶味人生。

经过数千年沉淀,当茶味走入今天,归类由君,但步入舜皇山油然而生“三味”之茶——乡愁之茶,情怀之茶,品质之茶。凡有其一,则此茶可念,如果三者兼具,则为上上之茶。

舜皇山野茶生长在沟壑林立、页岩冲蚀层叠、缓陡交替、乔冠多元、翠微闪耀、湿荣相益、浓淡相交、步移景异的秀色之中。其土壤主要是以花岗岩和板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

石为骨,坡陡而立,野茶石土相荣,共生护山,生生不息。

土为母,含而不露,万千滋养,任凭风吹雨打,动而不流,生养万千。

茶性俭,丰俭由山,快慢由天,与乔木为伍高低错落,与冠木为伍互秀于林,与草为伍茶亦为“仙”,茶茶为伍缓坡见长。

大帽江,“莊蹻亭”的对联上赫然写着“舜帝南巡因孝德化苗裔,莊蹻西进以里功为滇王。”舜帝,以德化人,难道茶也以德化物,4月19日在此考察时,看到了万物葱茏,却没有发现“冻毛草”、“革命草”等破坏力极强的物种,实属难得。

次日,穿行于暴雨之中,对磨石江、横江区域的野茶进行考察。

林、茶、石、水、雨构成的图景,记忆尤为深刻。缓坡地的大片野茶生长茂盛,沿江而上,沿水而盛,此为一奇;大水石中流,水清映倒影,婀娜多姿茶为尊,此为二奇;竹生难为茶,二者此亦荣,石缝均可生,此为三奇;茶有乔冠“草”,此处冠为盛,百花欲竞艳,水天一色清与雾,沿途皆是景,此为四奇;山中不知春来早,处处是春鸣啼鸟,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杜鹃红紫竞相妍,何处雨露不香茗,此为五奇。

在横江深处,摘下一片野茶,和着春雨,嘴嚼呑服,清爽苦寒,回甘悠长,绵延喉镜,久久润泽。

此时,衣已湿,鞋已水。但我们的对野茶的考察,依然跋涉在横江深处。暴雨让野茶摇曳着身姿,欢迎我们的到来;清澈的山溪蜿蜒奔放,奏响着清脆悦耳的石鸣曲;在交错树冠的掩映下,杜鹃羞涩地露出了笑容,或白里透红,或紫映山川。凝望此景,由然慨叹。水流石不流,清脆悦耳,山涧龙吟虎啸;茶生杂不生,荡涤灵魂,舜皇震古烁今。

舜皇山被称之为三马九坪十八江,各有之奇,几乎都不乏“五奇”之美。

湖南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719.8公顷,保护区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系交错,地形复杂,大小山峰108座,最高海拔大云山1995米,最低海拔榧子脚470米,舜皇山海拔1882.4米。

舜皇山越城岭,是其五岭之一,位于越城岭中段北坡。暴雨中来到了舜皇山的“老山界”。在舜皇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1934年11月,是红军长征经过惨烈湘江战役之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在新宁“老山界”这里的碑石上写着“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共和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的《老山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勇前行。

伟大的长征精神启示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五岭逶迤走泥丸”。新时代要用长征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需要找准目标,找准方向。

野茶产业能否兴旺,取决于规模与质量。据证,舜皇山野茶面积达10多万亩,难能可贵的是它优异的品质。

舜皇山野生茶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700米之间,空气清新与云雾交替,昼夜温差大,温湿适宜,种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其内含物丰富,且颇有特质。据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于2016年分析测定,特级工夫红茶品质水浸物含量35.15%,咖啡碱3.25%,茶多酚18.89%,黄酮类3.52%,氨基酸总量4.56%,茶黄素0.56%,可溶性糖6.42%。

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体系中,野生茶用生态链的力量克服病虫害,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在日益觉醒的健康年代,其市场前景不言而喻。

舜皇山野茶的乡愁、情怀、品质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