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亮视觉 | 妙手修古籍,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4-23 11:05:44

4月17日,湖南图书馆的古旧文献修复室,修复师施文岚在灯光下查看书页修复的效果。



一盏台灯、一盆浆糊、一只毛刷
尽管与车水马龙的长沙市韶山北路
只有一窗之隔
湖南图书馆古旧文献修复室里
修复师的清寂工作氛围
似乎与外面繁华毫不相干
制糊、清洗
补破、压平、捶书、打眼
订线
用镊子捏住细小的纸片
再用毛笔尖均匀地刷上浆糊后
小心翼翼
地贴在古籍书页的残破处修复
……
这一套动作
修复师们每天都重复着
几十年如一日


图 | 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4月18日,修复导师师玉祥(左)在指导90后修复师易婧琪手工调制浆糊。

好的浆糊对修复古籍非常重要。



“师傅,这几页虫蛀 发霉得厉害
要怎么洗和修才能保证不破坏?”
90后修复师常征虚心地请教
修复导师师玉祥
75岁的师玉祥退休后
仍然会来到修复室“坐班”


4月17日,修复师赵华在用毛笔蘸上浆糊,小心翼翼地为破损的书页修复补洞。

4月17日,修复师施文岚在挑选修复用的手工纸,这样的纸馆藏近300种。

4月17日,修复师施文岚将修补好的书页放在平整的石墩上,用铁锤沿着边缘捶打平整。

4月17日,修复师施文岚把修复的书页压平。

4月17日,修复师施文岚用线装订修复好的古籍。

4月17日,修复师施文岚用线装订修复好的古籍。

4月17日,修复师常征将修补纸打湿后覆盖古籍书页的漏洞处,再用毛刷子、毛笔等刷平后去除多余部分的补纸。



“虫蛀、发霉、断线是很多古籍的‘伤病
要经历十几道工序
修复前要仔细审查古籍年代、装帧形式
破损情况和纸张
根据破损情况制定修复方案
修复时长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古籍修复是一种手工艺
也是一种修行
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复师要
静得下、坐得住、耐得烦、不畏难
还要掌握文化历史
图书馆学和古籍保护知识等”
师玉祥欣慰地看到
一批科班出身的90后年轻人
加入到古籍修复队伍中来
并挑起了大梁


4月18日,修复师易婧琪通过喷水让纸张伸展达到修补条件。

4月18日,师玉祥(右)和易婧琪探讨古籍修复补纸的上色情况。

4月18日,修复导师师玉祥(左)在指导常征古籍修复中需注意的细节。

4月18日,修复导师师玉祥(左)在指导常征用温水对残破的古籍书页进行洗书,去除书页上的霉菌与灰尘等。

4月18日,修复师常征在查看古籍书页的残破情况。

4月18日,助理导师颜胜(左)和常征一起通过显微仪器,观察纸张微观构造、纤维形态比较及鉴定,为修复纸张配比服务。

4月18日,修复师利用显微仪器观察纸张微观构造、纤维形态比较及鉴定,为修复纸张配比服务。

4月18日,修复师常征用蒸汽加热的方式让古籍纸张中的胶质扩散,使墨迹不容易脱色。

4月18日,修复师常征在仔细查看古籍是否修补到位。



“湖南图书馆68万册古籍中
就有三分之一亟需修复
这意味着7位古籍修复师
即使一辈子
不休息不停地工作也修不完”
湖南图书馆助理导师、修复组组长
颜胜介绍说


古籍修复需要用到的工具。

4月18日,修复师赵华在装订修复好的古籍书页。

4月18日,湖南图书馆古籍文献查阅室,工作人员在整理修复好的古籍以便读者借阅。

4月18日,市民在湖南图书馆古籍文献查阅室查阅古籍文献作研究。

4月18日,师玉祥(前中)和徒弟们在修复室合影。



十多年前
中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百人
如今
中国有1000多名古籍修复人员
“世界读书日”前
记者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
用镜头记录古籍修复师们
“择一事,终一生”的那份执着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责编:伍霞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