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挺膺担当

张福军   新湘评论   2024-04-19 17:59:27

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聚焦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新征程上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于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世界正进入加速演变期,科技创新也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化、网络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一批前沿性关键性新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关键核心科技创新正成为世界各国在变局中占据先机的关键。对我国来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世界风云变幻的科技浪潮中取得生产力发展的领先地位,在新领域占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保障,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这个重要论断指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出重要部署,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去推进科技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与深度进军。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突破科技难题为支撑,是我国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应有之义。

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梗阻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掌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有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内循环机制还需完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产业领域仍存在技术创新短板,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些产业体系中重要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上对我国进行打压和遏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只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才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有效保障,也是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要将教育、科技和人才统筹起来考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引领驱动,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共同塑造科技创新的新优势,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梗阻。

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人是生产力的主体,也是生产力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支撑。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人,关键靠人。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求,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另一方面,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为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梗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创新资源,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策指挥体系,优化决策机制,突出战略目标导向,促进“政产学研资用孵”各类创新要素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汇聚。瞄准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方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环节,不断加强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体建设,共同形成技术攻关合力。

一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会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其间不仅需要技术本身的协同优化,更需要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上下游协作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以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链条。因此,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资金向企业倾斜力度,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科技前沿,在推动“从0到1”自主原始创新的同时,创造条件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挖掘,实现“从1到N”的衍生。

将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到先进产业链中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力度,将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到产业链中,创新的产业孵化能力持续增强,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前瞻性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开展科技创新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与主攻方向在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着引领作用,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两者都是向“新”而行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发展格局变化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要想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寻找制胜“新赛道”,需要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领域,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传统产业优势领域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高,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锻长板,强链延链补链,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良性互动,还要在薄弱环节补短板,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实现传统产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