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水,书写不尽的文学母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19 07:22:56

谢宗玉

田昌君新的散文集《潇水流深》(何田昌 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即将付梓,嘱我写序,我欣然应之。

田昌君生长、生活在湘江源头的潇水岸边,对这一条江河水域,对这条河流滋养的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过往和生生不息的生民,怀有深而真挚的情感。这从他的文学书写可以看出。他此前著有两部散文集,《潇水清清永水流》和《潇水涟漪》,这次结集成书的散文专著,依然执着地冠名《潇水流深》,足见“潇水”二字,在他内心之中以及他文学书写里的分量。潇水,定然是他书写不尽的文学母题。

潇水,是潇湘之重要部分。最近,我对“潇湘意象”亦有一些思考。在《佛光里的潇湘》里,我(对古代“官学”)做了这样的分析:“现有史料表明,唐代进士科,共举行过262次,所录进士6656人。而湖南金榜题名的,仅有25人……更奇葩的是,这些进士差不多一半来自道州。”

地处湘南之地的古今永州(包括古道州,今道县)唐宋以降,诸多遭贬谪官员流寓到此,给世人留下印象,永州即是偏荒的代名词。而从前述分析看,事实上又并非如此。因潇水与湘江交汇于此而得名潇湘之源雅称的永州,实则是堪称开化较早的地域。

田昌君等一干我所交识的永州文人,他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自觉不自觉地被这种潇湘意象浸润,抑或因袭了某种精神与文化自觉,或“士人情怀”,不遗余力地为这片土地尽兴歌吟。交到我手上的《潇水流深》书稿里一篇篇散文,如《在飞檐翘角的光影下徜徉》《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柳子的三条“朋友圈”》《阅读鸦山》《在一畦油菜花田,怀想诚斋先生》《贤德不孤周濂溪》《待看生出故乡云》等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试图缕析的人事,时间跨度逾百年,或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作者对这些历史过往的感知、人文的解读和对个体生命得失的感悟与思考,得出对今之我们仍有启迪意义的要旨。这些文字,令人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充满人文散文特有的意蕴和力量。

“曾经喧嚣繁华的生活,经过时间沉淀和作者思想之网的过滤,诉诸笔端已是平和、优雅、冲淡。”浏览《潇水流深》文稿,在附录部分所收评论家王敦权一篇评论里,我读到他引述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郑山明先生对田昌君作品一段点评。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客观中肯而颇具针对性的。相信读者诸君拿到这本集子,阅读他的作品,自会有我同样的感受。在此,我不再对其文本一一赘言。

责编:姚懿轩

一审:张笑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