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教育强省建设西部强引擎@湖南日报

廖志坤 丁建军   湖南日报   2024-04-18 07:19:24

文/廖志坤 丁建军

核心提示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教育强省建设的“洼地”,急需打造强劲引擎。大湘西区域内各高等院校应积极实施红色文化与立德树人融合工程、“三链”对接工程、“大手拉小手”工程、“在地国际化”工程,勇担“引擎”之责。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强调“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3月23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湖南教育强省的决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省委、省政府决定,作为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应积极主动作为。大湘西地区是湖南教育强省建设的“洼地”,急需打造强劲引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地处大湘西的近10所高等院校应勇担“引擎”之责,在加快教育强省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实施红色文化与立德树人融合工程,强化湖南红色育人体系西部支撑

将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建设湖湘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既是湖南教育强省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大湘西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区的核心区,也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更有蕴含“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精神的矮寨大桥等新时代红色地标,红色资源品类全、成色高、影响大。

大湘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应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抓手,整合相关院系师资力量,实施红色文化与立德树人融合工程,通过平台建设、项目引领、资金引导,加快大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梳理、汇编,并进行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化等二次集成开发,形成“大中小”全学段、线上线下相结合、图文影像多形态的系列红色文化育人新成果。与此同时,以思政课、素质课、通识课、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等为阵地,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典型案例,探索组建“大湘西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行动联盟”,做强湖南红色育人体系建设中的西部支撑点。

实施“三链”对接工程,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西部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考察湖南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地,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湖南高等教育实力总体较强,位居全国前列,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双一流高校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也主要汇集于此。然而,长株潭之外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大湘西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滞后,未能形成带动所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大湘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实施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三链”对接工程,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西部主力军。其一,对接产业链打造特色学科群。结合各学校自身优势,对标我省“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结合大湘西地区产业基础、发展规划,以任务带学科,瞄准电池化学材料、食品加工、地方特色民族服饰、良种繁育、数字文旅、医药康养等产业,围绕全产业链规划建设特色学科群。其二,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营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生态。对应主要特色学科群,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全产业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互利共赢的“共同体”,落实“三链”对接。其三,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围绕跨学科交叉重大攻关项目“揭榜挂帅”、重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等创新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政策协同机制,以有组织的科研和高效的协同机制保障“三链”对接。

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做好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西部推动者

教育强省应有扎实的基础教育、综合实力强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以及完善的全民终身教育。建设教育强省,既要重视四者各自的发展,还要强化四者的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当前,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和高等教育一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不同教育类型之间不协调,高等教育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有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不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未能有效转化并惠及终身教育等。这两大挑战在大湘西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是教育强省建设须重点突破的靶点、难点。

面对这些挑战,大湘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应积极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做好湖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西部推动者。其一,继续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为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各高校应以教育硕士、国培计划、定向师范生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为抓手,提升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和水平。其二,积极响应“楚怡”行动计划,加强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努力贯通基础、职业和高等教育。一方面,通过合作畅通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通道;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和帮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实力,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其三,扩大终身教育供给,惠及更多更广终身学习群体。持续创新继续教育招生考试、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模式,推动高校与大湘西地区老年大学、教培中心等终身教育机构加强合作,带动终身教育发展。

实施“在地国际化”工程,形成湖南教育改革开放西部增长点

近年来,湖南教育的国际化成效明显,但相对于东部地区、发达省份仍然差距较大,且省内各地区、各类型高校间发展不平衡。加快教育改革开放步伐、提升教育国际化程度,已成为湖南教育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在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冲突和高不确定性背景下,既要强化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化选项,更要将在地国际化作为地方高校国际化的优先选择。

大湘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应将“开放扩面”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既主动走出去引才引智,推动学生互派、教师互访,更需注重挖掘区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在地国际化”工程,努力做成湖南教育改革开放西部增长点。其一,依托张家界与凤凰等国际旅游目的地、怀化国际陆港、国际减贫交流窗口十八洞村等,实施短期交流合作项目、研学项目和培训项目,加强学校与海外高校的互动,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其二,对接“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需要,开发国际化课程、实施国际化课程教学,重点开发中国旅游、国际陆港贸易、精准扶贫理论与实务等国际化课程和英文教材。其三,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积极开展跨境合作项目研究。同时,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常态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开放成效。

(作者分别系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吉首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于《湖南日报》4月18日13版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