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55)丨中年危机怎么破?“晚清第一名臣”的这副联给你答案

胡泽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13 06:30:28

如果你在一个大企业熬了很多年,终于来到了中高层位置,分管一个重要部门,业绩在起伏中稳步上升,表现亮眼。

你意气风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却接连办砸几件大事。大boss明显对你不满意,同事落井下石,忠诚的下属被各种打压排挤,你本人甚至因不可抗力,只能主动兼被动停职。

47岁的你青春已然不再,锐气不知道还在不在,后半辈子就这样了?祖上八代只出了你一个人才,肩负家族的荣光以及生计,你怎么办?

往事不堪回首,半生功业将烟消云散……躺平?躺平是不可能的。奋发!如何奋发?“湖南骡子”曾国藩在这样的危机中写下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破局危机: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三月草长莺飞,麓山披上新绿,岳麓书社社长崔灿为记者解读这副“中年危机指南联”。

中年危机四伏

“中年危机指南联”现在何处?挂在曾国藩故居双峰荷叶镇富厚堂旁边思云馆大门两边。思云馆是他回乡守孝住的小屋,“‘望云思亲’以示怀念父母。读懂这副对联,首先要先了解对联的背景。”崔灿介绍。

(思云馆。曾国藩故居管委会供图)

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仕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他曾讲过自己一生的经历:“余生平吃数大堑,而癸丑六月不与焉。第一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第二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第三甲寅年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第四次乙卯年九江败后,赧颜走入江西,又参抚、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绅人人目笑存之。”

重点就是这第四次,咸丰五年(1855年),他在九江再次战败,最后进了江西南昌。

此时的曾国藩还像年轻时那样,对看不惯的同仁从不含蓄,到了江西就弹劾江西巡抚和省司法负责人,结果第二年自己被困在南昌,官绅人人都兴高采烈地看他的笑话。

仗打得不好,官场关系也一塌糊涂,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已经到了“通国不能相容”的地步。

而更大的危机发生在咸丰七年(1857年)的二月初四,父亲曾麟书去世,曾国藩回到家乡为父亲治丧、守孝。守孝期间,曾国藩两次向咸丰帝上奏,倾诉自己的艰难处境,表露了希望自己能更进一步作为的心愿。

此时,没有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正好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咸丰皇帝很高兴,见没有曾国藩也可以打胜仗,于是就坡下驴,解除其兵权,准许曾国藩在家终制。

上司的猜忌、同僚的排挤、朋友的死难和被咸丰皇帝的弃用……曾国藩深陷“中年危机”之中。

从咸丰七年二月到咸丰八年六月,曾国藩在老家待了近一年半时间。思云馆外稻田阡陌,青山排闼,坐困愁城的他静静地思索自己失败的原因,写下了这副名联:“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自我反省后中年突围

崔灿告诉记者,曾国藩是著名的对联高手,他往往从看似很小的地方写起,擅长用平实的话语写出别样境界。

上联中的“不怨不尤”,出自《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话:“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不抱怨天,不埋怨人。“反身争个一壁静”的“一壁”,也说“一壁厢”,就是一边、一旁的意思。上联的意思就是不怨天尤人,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

下联中的“勿忘勿助”,出自《孟子·公孙丑》。孟子讲养浩然之气的方法时,说要做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其中还暗含“揠苗助长”的故事。曾国藩使用这个典故,提醒自己既不要遗忘、也不要干预助长、保养胸中的浩然之气。

(崔灿为记者解联。)

“这浩然之气究竟是什么?”记者十分好奇。

崔灿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转而聊起了曾国藩的“三次转变”:年轻时当翰林,爱好词赋,一变而以程朱理学为依归,后来出来办团练;再变而崇尚申韩法家;咸丰七年回家为父亲守孝,后来重新出山,三变而采纳黄老道家。

纵观曾国藩的前半生,他年轻气盛,仕途平顺,认为自己“真理在握”,同僚皆是平庸之辈,甚至对这个世界抱有臆想性奢望,认为同僚都该像自己一般拥有非凡的大局观。为此,他参倒了一批又一批官员,试图改变昏聩的朝廷。

而他写这副对联时,正处于第三次转变的时期,曾国藩静心沉淀反思后明白:不要怨天尤人,唯有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同时自己躬身入局,踏踏实实做事,则大事可成。

可以看出,曾国藩已经结束了中年危机的苦闷探索,找到了破解的药方与人生的方向:恬淡从容、和光同尘,以实现中年突围。自此,曾国藩的行事做派更加老练圆融,其思想上的束缚与瓶颈得以打破。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如此来看,联中既求静,又求万丈高的成就,其实也并不矛盾?”记者问道。

“不矛盾,万丈高的成就是‘静’的自然结果。”崔灿继续为记者解惑,静心等待,踏踏实实做事,从最平实处努力,等待平地处建起那万丈高楼。虽在中年危机中,但曾国藩之志从未馁也。

那么,当代人可以从这副联中学到什么?崔灿认为:“曾国藩的静思反省法非常值得一学。他一直践行静思可以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孟子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思的下一步是行动,所以他在逆境中坚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很不容易做到,曾国藩确实做到了。”

“程朱理学的终极追求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这也是曾国藩的人生目标。”崔灿说。

作为经世致用派代表人物,曾国藩一直致力于挽救国家,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积极引进西方科技、倡导洋务运动。虽未能力挽狂澜,也无法突破时代的局限性,但他在当时也已经做到了最好。崔灿说,“他把自身的道义发挥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程度。”

咸丰九年,曾国藩还创作了另一副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那时他正在酝酿四路进兵之策,以攻打安庆。两幅对联都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回味无穷,一种喷薄向上的生命力扑面而来,有极强的感染力。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记者手记:

“没有撤退可言”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曾谆谆告诫他,要以“懦弱无刚”为大耻,自然,“男儿立志,必须有倔强之气”。

“中年危机”往往“如期而至”,曾国藩在这副对联里表现出倔强的生命力,说明危机危机,往往“危中有机”。光盯着“危”,那就是自我封锁、自我封闭,而更应该努力突围,在“危”中寻找机遇,化蛹为蝶,生命会更加璀璨,尽管破局的过程往往艰难万分。就如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里的各种操作软件,必须总是在更新、升级之中,否则没有自我突破、自我更新的产品就很容易被淘汰。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不断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创新发展,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湖湘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湖南骡子”如曾国藩这样的人,面对困局,抱定“没有撤退可言”的决心,静思反省,从容应对人生的难题,最后,他们迸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进而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今天,从这副对联中,您汲取到了什么吗?

点评嘉宾:崔灿

崔灿,岳麓书社社长,编审。策划编辑的图书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曾获湖南优秀中青年出版工作者称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李茁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胡泽汇 万枝典

摄影/傅聪 童迪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

责编:胡泽汇

一审:赵雨杉

二审:文凤雏

三审:夏似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