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方之言94|裤子叫“小衣”并不是因为它小,“桩子裤”硬像树桩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12 07:26:39

小衣·大衣·中衣

“小衣”为方言的常用词,它有两个意思:内裤、裤子。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著犊鼻裈。”王先谦注:“但以蔽前,反系于后,而无裤裆,即吾楚所称围裙是也。”生活贫穷或处于劳动状态,穿犊鼻裈是正常的。如果在公开场合穿着犊鼻裈,会被视为行为放诞而给自己惹来麻烦。《梁书·文学传·谢几卿》载:“后以在省署,夜著犊鼻裈,与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呼,为有司纠奏,坐免官。”当时的名士谢几卿因为在公开场合穿着犊鼻裈而被免了官。“裈”字在吴语里至今保留着。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膝裤、鞋面都要弄上泥水了。”茅盾《劫后拾遗》:“那边街角一所房子昨天傍晚中了一颗炮弹,当时爆炸的声音曾使老板娘吓得撒漏了小衣。”可见,“小衣”用为“内裤”的时候多,用为“裤子”的时候少。

因为犊鼻裈最早可以是短裤,也可以是短裙,作为短裙的小衣形如树桩,便留下了“桩子裤”的别名。如今益阳人还在口语中以“桩子裤”称短裤。衡阳等地方言称短裤为“蔸子裤”,不过是“桩子裤”的另一种形象名谓:一说短裤像树桩,一说短裤像树蔸。益阳人的“小衣”可以是短裤,也可以指长裤,但只有短裤才称“桩子裤”。

现在常见的大衣是从欧洲传进来的。约1730年,欧洲上层社会出现男式大衣。19世纪20年代,大衣成为日常生活服装,衣长至膝盖略下,大翻领,收腰式,襟式有单排纽、双排纽。女式大衣约于19世纪末才出现。西式大衣约在鸦片战争时与西装一道传入中国。中国古代没有现在这种大衣,只有长衣与短衣之别,长的为袍,短的为褂。

还有“中衣”,又称里衣、中单,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古时着礼服时里面一定要加中衣,如同今天西装内的衬衫。只有一点须注意,中衣并不单指上面的内衣,下面的内裤也在中衣之列。《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袭人)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脱下。”明清小说里的“中衣”大多是指内裤。

已经说过了“小衣”“大衣”“中衣”,其实它们不是并举关系,其中的“大”“中”“小”没有字义上的关联。不过,古人倒是对衣服有上、中、下的区别。裤、裙为“下衣”;以衫、褂为代表的上衣,原来属于“中衣”;而帽、冠、冕、帻(头巾)等戴在头上的叫头衣,也叫首衣、元服,才是“上衣”。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纯与哀牢夷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说文·冃部》:“冃,小儿及蛮夷头衣也。从冂,二其饰也。”按,“冃(mào)”为帽的本字,今天“帽”字的右上部就是“冃”,并非“日”或“曰”。

为什么下衣被称为“小衣”呢?还是受了古人形而上、形而下理念的影响,认为人之下体处于形而下,不雅,低俗,其衣服也为之所累,以至于借来“小人”之“小”以称之。

附带说一下。方言称作肥料的人屎为大粪;客家人还称人尿为“小肥”。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如果您有方言想求解、不同理解想探讨,欢迎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我们一起来讲益阳话、解益阳话,享受方言带来的温暖情绪,和表达情感时的精准。)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制作: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责编:杨玉菡

一审:张佳伟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