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绝活巧施治 守护“中枢”健康

  大众卫生报   2024-04-11 13:09:1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1日 (通 讯员 高晶)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因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娄底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的卒中中心,是市中医药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该科成立10多年来,在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长期以来,该科医务人员致力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的全程疾病管理模式,管理和维护着人体的“中枢”。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健康教育师及康复治疗师多名,开放床位50张,建设有标准的“卒中单元”,具备完善的神经急诊、神经介入等条件,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癫痫、眩晕、头痛、睡眠和记忆障碍等疾病的诊治。他们传承创新、开拓进取,时时刻刻都在与时间赛跑,和血栓“较劲儿”,为中枢“维稳”,与“残疾”斗争,细心呵护群众生命健康。

快速出击   果断 溶栓 保平安

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神经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该院神经内科的静脉溶栓治疗也更加精准,因人而异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在动脉溶栓、动脉瘤填塞、闭塞血管开通等介入手术方面也得到迅速发展。  

对于脑卒中的救治而言,时间就是生命。2个月前,82岁的王大爷突然出现肢体瘫痪、不能言语入住该院神经内科,科室一键启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急查头颅CT、急采血标本送检,各科骨干全面集结,各司其职,紧急而又有序地争夺着每分每秒。20分钟后,检查结果显示颅内未见出血,各项指标符合溶栓要求。此时距离王大爷发病不足3小时,在溶栓的“时间窗”内。医生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说明溶栓的必要性及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溶栓2个小时后,王大爷言语清晰,肢体恢复正常活动。出院时,王大爷一家饱含热泪地向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说:“谢谢你们,多亏你们争分夺秒的救治,否则哪能恢复得这么好!”

守护 残疾 线   康复 传佳话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对医护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康复治疗在患者的预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科针对脑卒中出现的不同病症患者采取“一人一案”康复方案,如认知障碍筛查及早期干预,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药物罐、特色艾灸等潜心钻研,总结出多途径、个体化康复方案。护士长陈安安带领护士们细致实施康复治疗,定期回访,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不仅为患者带来最优质的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更为患者和家属送去阳光般的温暖。

医疗从来不仅仅是单纯治病,只有真正做到把病人当做亲人,全心全意为他们的健康着想,才能营造最佳的治疗环境,神经内科的护理团队始终为此而努力着。为实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的目标,以最快速度给出最适当治疗方案,该科医务人员注重健康宣传,不断精进医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努力让患者懂得防病重于治病的道理。

(探讨 针对性诊疗方案)

“细致+热情”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科室的每一次查房都做到热情、细致、一丝不苟。“婆婆,别急,病慢慢会好的,您要加油”“大爷,您今早的药吃了吗?感觉好点了吗?”“这个患者年纪大,比较瘦弱,我们要协助患者多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老年人的营养和心理状况我们也要多加关注”……工作虽然忙碌繁琐,但科室医护人员依然拥有最高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位患者,始终用“爱心、诚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患者常常用送锦旗的方式表示心中的谢意。

(医生查房)

90岁的王奶奶是一侧肢体瘫痪的脑梗塞患者,由于她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第一次来到神经内科时有很严重的抵触情绪,拒绝吃任何东西,也不愿意配合治疗。经过李主任团队多次查房精准治疗后,慢慢树立了信心,逐步配合治疗,恢复正常饮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奶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顺利出院。之后,王奶奶每次不舒服都会来到找神经内科就医治病。为了更好地为王奶奶这样的高龄患者服务,该科室安排医护人员协助办理住院、医保申报及检查,王奶奶说:“神经内科的医务人员如同我的亲戚,有你们的关心爱护我的病都好得快一些。”

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小龙认为,一个医生要有仁心,有温度,要守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只有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才能让百姓受益,让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