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梦想高扬人生远航的风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10 16:04:52

刘本楚

一个神圣的梦想,从桐油灯的亮点上点燃,一颗梦想的星星,在松油柴的火焰里闪烁。梦想的根脉啊,流动着母亲昼夜摇摆的低吟纺车,漩涡着火房那旺红光烟缭绕的火塘,更是深深地扎进了故乡滋润的山水和那广袤温暖的泥土。

刚上初中的岁月里,梦想在朦胧的初心里萌动。

夏天的夜晚,嗡嗡鸣叫的蚊子偏在耳边纷扰,砖头上燃烧的松油亮光总在夜风里飘摇。架起木板的写字台摇摇晃晃,颤抖的笔尖,颤抖着歪斜的字眼。汗水透湿了背间,紧贴着粗布衣衫,前额的汗珠和着泪水从睫毛尖滴落,浸润了纸面,光泽了墨迹,那是因为写到了母亲的血泪深处,笔尖未到,文字未成,泪水却抢先滴成了丝线……

写字的木板下面,摆放着两桶满盈的清水,那是来自屋后山湾的山泉,是为了淹没双脚,既能防蚊子叮咬,又可解暑浸凉。一根断线破口的毛巾趴在肩头,满蓄清泉,轻吸汗水,清凉眼神,平抚心燥。

严冬的深夜,雪风从木板叠夹的壁缝里袭来,撩动着松油光焰,漫熏着痴迷的眼睑。稚嫩的笔尖,颤抖在寒冷里,麻木的指头依然紧握笔杆,脚尖与身子也自然抖颤于寒风之中。待母亲催我睡觉的时候,已是夜鸟凄厉的午夜。母亲定睛看了我一眼,惊叹:“哎呀,儿呀!怎么满面漆黑?”只有两颗眼珠在灵动闪光。原来是松油柴的火焰,把满脸绘成了意外的图画。

青葱的岁月,总把歌声轻吟舌尖,总把乐音缠绵心灵。山林枝头弹唱,溪水岸柳歌舞,田野稻浪暖清风,山地庄稼听鸟音,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全都快乐在文学艺术的和风细雨与暖阳清流之中。

进入高中的年月里,遇见了恩师刘明文,当时的他在文艺创作与舞台艺术以及编导、演唱等艺术门类中,均已初露头角。每年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他带领的文艺宣传队都是个个扛红旗,样样拿第一。那时学校的高中部,组建了作文与广播新闻写作组,当然是明文老师负责的。每每听到广播里传出诵读自己文章的声音时,那浑身真有说不出的喜悦与劲头。

由于对写作的钟情,对文学艺术的爱恋,常被明文老师抽调参加校文艺宣传队,去乡村、水库工地、铁路工地进行文艺创作和慰问演出。在演出的现场,广大的乡村人们与工地的民工都表现出对我们的无比关爱和温暖。我们的舞台艺术与表演技巧,我们的舞蹈姿容与歌声乐音,在大众的眼里全都吐露出悦目润心,悠扬而精彩的喜悦与欢呼。我们演出的大型歌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和表演唱《机器大哥进山来》等节目,都被选送到当时的怀化地区参赛演出并夺得大奖,在地区文工团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明文老师的悉心指导引领中,在青涩的文学创作岁月里,蹒跚的笔尖,艰难地行走在纸页间,许多羞涩的墨迹浸润于字里行间,许多诗意情思缠绵于甘甜的梦中。其中一些快板词、三句半、表演唱等小型曲艺节目,也曾发表在当时的舞台上。记得我创作的表演唱《四老汉上水库》在老师的辅导笔润中,被破格选录登上了县影剧院的大舞台,并荣获二等奖。在与文艺的热恋之中,自己的业余创作已开始破土萌芽。18岁时,我的处女作诗歌《晨读》突然发表于《湘江文艺》,后来又有散文诗发表于《工农兵文艺》。甘甜的文艺之果,深久地甘甜着文学的梦想。

到了师范的校园里,文学之梦更是萦绕着难眠的昼夜,与文学的情爱更是步入了狂恋的梦境。那些春意满怀的日子里,我放开歌喉与晨鸟同音,我轻拉胡琴与月光说话,我把诗意汇成心海江流,我用情脉书写波澜文韵。时光的文字、岁月的诗篇,迈进了校报县刊,荣耀于广播电视台的文艺专栏,登上了文艺创作的领奖台。

乡村教师生涯的奋斗中,由于写作的初露头角,幸遇领导的赏识,于20世纪80年代破格改行进城,调入县府行政机关,更使文学艺术创作有了发挥与拓展的机遇。

由于发狠读书,勤奋苦耕,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散文作品不断地走进了《中国农民报》《中国法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工商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副刊。尤其在有幸出席全国工商系统优秀通讯员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培训学习后,有幸过关取得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后,我的新闻、文学作品有了质的飞跃,散文作品终于登上了国家级大报大刊。发表于《人民日报》“大地”与“作品”副刊的《古茶楼新情韵》《再回小村》《聆听小村的声音》、《浪漫河岸》《溪口库区记》《故乡路弯弯》等篇章在后来的全国散文大赛中均已获奖,其中的《再回小村》《聆听小村的声音》《故乡路弯弯》分别获全国一、二等奖。先后8次赴京参加领奖和文学创作研讨会。多次聆听接受过牛汉、商震、肖复兴、梁晓声、张抗抗、刘明文、沈家庄、莫言,汪北骞、红孩、王宗仁、王剑冰、石英、刘楚岚、谭仲池、艾克拜尔、宁肯、刘建华等作家编辑、名师导师以及鲁迅文学院老师的讲课与改稿。历经风霜雨雪的磨炼,历经高层次的文学研讨与深造,使散文艺术创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并已基本形成个人的散文艺术风格和语言文字个性。散文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哲理化、寓意化、诗意化、个性化,这是个人对散文艺术创作的深层理解。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40个春秋岁月的苦磨拼爬,汗水心血的浸泡流淌,使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逐步走进了《散文百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三峡文学》《中国报告文学》《湖南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等专业性文学刊物与党报党刊,现已被聘请为《散文选刊》原创版签约作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近几年来,幸得《湖南日报》湘江周刊和《散文选刊》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编辑老师的悉心培植,使散文艺术与报告文学创作步入了质优的高度与快速的轨道,用灵魂深处的汗水心血,浇灌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乡土散文与报告文学作品,其作品的辐射与传播广泛,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老马已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文学创作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梦,梦有多久,路有多长,梦有多深,路有多远。在艰辛的文学艺术创作的梦想园田里,一条梦痴的情根,深深地扎进了田园的泥土里,粗细盘结的根系,爬行在山川大地,爬行在峰巅峦怀。为什么无限热恋这片土地,因为它是故乡的泥土,文学的泥土。所以从泥土里长出的《古桐油灯》《一枕书香伴我眠》《跪拜泥土》《一个不老的灵魂》、《父亲的房子和我》《泪滴声声唤母魂》等篇章均先后在《湖南日报》与《散文选刊》获奖。

《诗经》《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审美影响持久而深远,并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因此,文脉的源流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活水源头,滋润的泥土是文学艺术的肥沃根脉。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近文笔尖抖,艰难落纸页。魂牵梦绕的那根文学情丝啊,总在千回百转,万千缠绵,总使胸口疼痛,久久不散。阵痛中,只有用文学梦想的颤抖之笔,倾吐了今天的轻轻梦呓。心血和泪的笔墨啊,依然艰难的描绘着梦想的图画,九曲回肠的梦想长河啊,依然快乐的绽放着梦想的浪花。诗意文韵的波澜涛浪,尽在心血与泪光的辉映之中。人生远航的风帆啊,依然高扬在文学梦想的波峰浪尖上。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