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民政+系统” 合力救助暖民心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09 14:58:59

  新湖南客户端4月9日讯(通讯员 柏满富)“没想到救助金这么快打到我的一卡通账上,而且还上门来了解情况,太感谢啦!”近日,奉秋贵看到上门来走访的民政工作人员时高兴地说道。奉秋贵只是常宁市通过“民政+系统”合力救助服务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份,常宁市经济状况核对系统预警发现25户医疗自负金额较大,2户因火灾出现困境。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及时向乡镇反馈相关数据。

  当月,该市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过10余天的主动上门走访调查发现,在25户中,有13户自付医疗费已超10万元,最高的达23.2万元;2户因火灾损失严重,其中一户一人丧生。包括奉秋贵在内的27户家庭均符合临时救助,常宁立即按程序启动“一事一议”,共发放救助资金14.8万元。

  近年来,常宁积极践行新时代救助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救助体系改革,不断创新方法,实现了救助受理下沉、核对信息共享、“急难”救助三大转变。

  原来救助受理由市社会救助中心负责,现已改为由乡镇(街道)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政策咨询、业务统筹、社会救助事务受理,更方便群众求助。同时明确首次接到救助对象诉求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负责协调监督办理结果,明晰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办理时限和结果反馈流程,所有救助资金全部“一卡通”线上发放。

  救助对象信息核对项目繁多、计算繁琐,基层干部对救助评定把握存在分歧。常宁市打通全市各部门信息互通障碍,强化信息共享,推动对象核算由“评议为主、核算为辅”向“核算为主、评议为辅”转型。全市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运行3年来,共采集18个部门27类信息数据逾百万条,建立起本级民政与其他职能部门数据共享的长效机制,通过线上实时共享省级相关信息数据,发挥了主动、高效、精准的作用。

  常宁市为民政部“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急难”救助制度,出台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等配套文件,对遭遇突发事故、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救助。

  这些便民利民措施,直接让群众更受益。

  在新河镇茶山村,今年83岁的邓承继患有多种疾病,长期需要药物治疗,妻子已经去世,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患有精神病。去年12月26日晚上,因在家烤火用电引发火灾,烧毁了家中所有物品和唯一的住房,患有精神病的儿子也在火灾中丧生。

  事故发生后,该村村委会和镇民政专干第一时间帮他提出了救助申请,市民政局发起“一事一议”给他家发放了5000元临时救助金。

  “这个政策太好了,是村干部找到我,主动帮我申请临时救助,镇里和市里的工作人员又上门核实情况。如果不是这次救助,这个冬天我都不知道如何度过。感谢党和政府,让我顺利渡过难关。”提起年前的事故,邓承继感动得热泪盈眶。

  近年来,常宁市民政局主动作为,通过“党建+”,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特殊困难户开展走访,按主动发现的政策要求,做好上门服务。结合系统预警,通过村社、乡镇、市(县)三级联动和主动发现,及时为临时困难群众给予救助,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今年第一季度,共走访慰问千余人次,摸排具体困难需求、发现具体问题453个,帮助700户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户给予救助,还对全市低保、低边、特困、孤儿、残疾等困难家庭中的百余户大学生发起主动救助,对每户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了临时救助资金,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目前,低边认定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我们坚持快速预警、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动态监测,一旦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立即启动救助程序,对接专项救助帮扶的相关部门,让低边家庭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营商环境”提升,系统合力救助这一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更及时、更精准、更温暖的特点。下一步,常宁市民政系统在“营商环境”大提质和“三湘护农”行动合力作用下,将进一步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责编:杨鸿雁

一审:潘文秀

二审:詹娉俏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