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灵气——记油画家贺羽 | 湘江副刊·潮头

  湖南日报   2024-04-08 08:03:19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4月8日06版

贺羽,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1年6月生于湖南株洲市,毕业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是当下继承传统写实油画风格的中青年艺术家代表。

1992年素描作品入选全国艺术院校素描展获优秀奖;1998年至2019年油画作品入选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展览。作品为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多次在国家庆典中承担巨幅领袖像的绘制任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

高铁向南飞驰,初吐绿意的北方平原被抛在身后,贺羽要奔入那个熟识的湿漉漉的春天里。

故乡株洲,贺羽似乎只与它的气候相熟了。自从初中毕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起,他在株洲家中停留的时间就不太多。附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又留校任教至今……其间有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贺羽很少回来。

拿吉他的女孩  73cmx65cm 布面油彩  2022年

这些年,他回来得多一些了。现实中的家乡与他记忆中的,除了街道走向没有大的变动,其他的都不同了。那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城株洲,成了“回不去的过往”。

还好,奔龙山下,公园还在,只是园名由“奔龙”改为了“神龙”。这是贺羽12岁时举办人生第一个个展的地方。但时隔多年,贺羽发现,他的一些朋友还记得这次画展,甚至其中的某一幅画面。他感慨:“我觉得,这些熟知我的、和我操同样乡音、拥有共同记忆的朋友们,也包括离开家乡后结识的家乡人,在我和回不去的家乡之间形成了一种联结,让我即便身处万里之遥,也从未感觉到真正的疏离。”

四十年后,他带着50余幅作品来到与奔龙山隔湘江相望的株洲美术馆。2024年5月,《笃行致远——贺羽油画作品展》即将在这里举办。

“我面向家乡的第一次汇报展,更是向我的家乡父老、朋友们表达感谢的一次聚会。”他在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中说。

钻通“传统”的坚壳

对贺羽来说,学习绘画,是一条顺理成章的道路。

贺羽的父亲,是湖南本土知名画家贺安成。贺羽四岁时,贺安成接到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馆的集体创作任务。贺羽就跟着父亲来到韶山,每日看着大人们作画,也有样学样地开始随意涂抹起来。稍一留意,贺安成发现,贺羽很有绘画的灵气,于是尝试对他启蒙。贺羽没有画过“儿童画”,正式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贺安成就让他尝试学习素描和速写,同时还注意培养想象能力。1983年,12岁的贺羽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大赛一等奖,作品得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也让贺安成下决心,把贺羽送上美术专业的道路。

老牛湾4   50cmx7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1986年,贺羽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这里集聚了全国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少同学都来自美术世家。贺羽文化成绩领先,但专业成绩却垫了底。一年级结束的暑假,在父亲的建议下,贺羽画了足有几百张速写,他的造型能力开始快速提升。父亲之前为他打下的扎实基础也逐渐显现作用。他观察写生对象细致,能精准抓住写生对象的动态与特征。附中毕业,贺羽顺利地考入了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师承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

1991年,贺羽的素描作业《摩西》也获得了当时学院素描年展的一等奖,入选全国艺术高校在校生优秀素描展。也是那张素描,让靳尚谊看到了贺羽优良的艺术素质与潜力。1994年贺羽本科毕业,考取了靳尚谊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学科招收首批博士,当时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工作的贺羽又如愿考取了靳尚谊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贺羽由附中调入中央美院本部任教。

多年系统扎实的造型基础训练,让贺羽拥有了优秀的造型修养与专业能力,他多次在国家庆典中承担巨幅领袖像的绘制任务。巨幅人像最难的是对形体塑造的把握,但贺羽对人物特征的敏锐感受与细节刻画能力、写实能力出色,在巨像中画出了结实饱满的面部造型与庄重肃穆的伟人形象,极富视觉感染力。2020年底,湖南谭嗣同基金会专门请贺羽回浏阳为谭嗣同创作肖像。

吸引了不少媒体关注的他,常被冠以“学院派”的头衔。贺羽不赞同:“其实绘画本无所谓学院派或非学院派,任何人想要在绘画上达成一定水准,都要花费极大气力钻通‘传统’这层坚壳。”

他强调基本功。“画画这么多年,素描基本没有停过。过了初学阶段以后,素描可以提高感受力,提升对于造型的理解与修养。此外,素描还能用来推敲构思,凝练想法。但如果单纯地为素描而素描,画面肯定是空洞乏力的。”

他强调写生。“写生是有延续性的,它对应着作者一段时间内所有感官与生命的体验。我一般会对着写生对象,反复地观察。”因此,他尤其反对美术考试中以给考生统一发放照片代替对模特写生,还有各类考前培训机构“短期内突击学一套画人像的办法”。“照片不能提供自然的丰富特征,只能显现某个呆板的平面与凝固的瞬间。用照片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既锻炼不了学生对造型与形象的感受力,也不可能提高他对色彩关系与美感的理解与认识。对着照片画画,不论是基础训练还是考试,都完全违背了美术教育的规律与主旨。对于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这些套路会毁掉他们的观察能力,断送他们日后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可能。”

他善于在普通的人物肖像中发掘具有个性的美,并将其作适度升华即“艺术的美化”。“我觉得把人物的形象特征处理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写生时,他不仅观察模特的外形,也与他们聊聊天,了解过往经历与性格特征。“要把人的特征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属于具体的人,又不失理想美的追求;既强烈又适度,经得住观众无尽地玩味。”

写实油画,冲击与坚守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二十世纪初,徐悲鸿等人是国内第一批到欧洲学习油画的中国艺术家。他们敏锐地发现,在欧洲油画中,最具有艺术表现力与人文内涵的,且与中国传统绘画形成最强烈审美互补的,是他们的具象写实的绘画风格或语言。贺羽在写实油画领域追求的审美方向与精神内核贴近他的老师靳尚谊。他欣赏十九世纪欧洲油画发展高峰时期的大师,比如马奈、柯罗、塞尚、萨金特等画家。他认为,中国油画家对于西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雨歇  120cmx16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上世纪末,受西方后现代思潮深刻影响的当代艺术进入我国,一方面在我国艺术界形成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对继承和研究西方传统油画产生很大冲击。

“中国人从百年前开始研究学习西方油画,希望把这一外来的优秀艺术形式与绘画种类转变成本民族熟练掌握的画种,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构建与艺术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工程,这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不断进行融合与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本能。这一已经绵延五六代人的工作不可半途而废。”贺羽的身上,有一种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使命感。

可是,今天文化和社会语境的变迁,传统油画在整个视觉艺术领域不再占据那么核心的位置,而且今天的人难以有前人那样的执着和专注力,很难继续保持一两个世纪前传统油画达到的水平。

他认为,要想保持油画艺术鲜活的生命,最重要的是保持高水平。因此,他一直从画面的体积感、色彩的协调性与丰富性以及油画特有的肌理效果三个方面,探究油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向经典学习,把油画的本体语言掌握得更纯熟、更到位。对于油画界的一些潮流,他保持着审慎的态度——“写意是油画乃至绘画的自带属性,它既不专属于中国画也不专属于某一类型画家,不必片面强调‘写意性’。”他觉得也不用刻意去寻找油画的“中国化”“民族性”。“画家个体必然带着民族文化的烙印,民族性一定是寓于个性当中,要通过一个个具体而丰富鲜活的个性体现出来。”

“大家都在拼命想创新,但总体来说我们把创新和传统都想得有点简单了。传统中包含一种相对比较恒定的价值,人们对传统的魅力、特征、内涵都不是很清楚,或者理解得比较肤浅,所以搞出来的创新也往往是肤浅的,也许几十年后回过头来看,会发现今天的很多所谓创新都是过眼云烟。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地理解传统、继承传统,然后再进行创新。当然,这两者没有先后关系,也可能是同时完成的。”他说。

探索,在技艺之外

贺羽喜欢壮阔的风景,常前往新疆采风写生。2022年初,他接受了新疆艺术学院的邀请,受聘为该院美术学院院长。援疆两年,他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足迹,这也为他的艺术尝试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他开始尝试将人物肖像和风景写生结合起来。

疫情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就创作了《雨歇》:这是一个阴雨天,画面中的山与湖都不鲜亮。但近处,一个女孩抛下了伞,享受着久违的轻松和惬意;远处,厚厚的云中已开了一条蓝色的缝——雨已停了。天,即将放晴。

在北疆的塔城游历时,他抵近边境看到了阿拉湖,绝美的景色被山坡下一条不起眼的铁丝网隔开。一种历史纵深感镌刻在这条边界上。贺羽决定创作一幅作品,名字就叫作《阿拉湖》。

贺羽说,人物肖像和风景写生结合不是一种创新。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晚钟》,就是此类作品中的杰作。画面中,天空飞翔着雀鸟,一对农民夫妇在夕阳暮色中虔诚祈祷,田野的远处耸立着一座朦胧的教堂。“这样的结合,能够形成强烈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意义,表达出画家对人生的体悟和感知,更有审美与人文内涵。”

无论时代如何变幻,科技如何进步,绘画都具有用科技手段所无法达成的审美创新与人文价值。“正如AI能够抓取梵高的元素,去画一幅类似梵高的作品,但是AI无法创造一个梵高。造就梵高的不是技艺,而是技艺以外的东西,是他全部的审美、思想和生活体验的集合。”他说,因此,AI能做的是“存量创意”,如同只能在一个名为“创意”的池塘里打水取用;而艺术家们要做“增量创意”——即扩充池塘的容量。著名美术史学家、评论家邵大箴说:“写实油画最忌仅有造型功力,不见作者文化修养。贺羽的作品寓修养于功力之中,格调纯正,有文化意蕴。”

前段时间,贺羽少年时期的画作被父亲翻了出来。素描速写为主,画面上的人物和场景都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点滴。发黄的纸面上,那些线条生涩稚拙。但画面和笔触间流露出一种朦胧但又坚定的信念,淡定而又热烈的憧憬。他想起了少年时代的株洲,想起少年落笔时那种单纯而又无畏无惧的感觉。

“接下来我会经常回来。”贺羽说,株洲的老工业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记忆中的故园是如何消失的?他想以画笔,去思考城市与家乡的高速发展中,物的流散,人的变化。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