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玩着玩着就点满“生活技能”,这家幼儿园整了什么活儿?

张米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4-07 15:33:52

这家幼儿园没有同学,只有“同事”。

一群孩子每天忙忙碌碌,除了学习、游戏,还要一起做美食,喂鸡喂鸭……

近日,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发布的园内烧火做饭的视频走红,刮鳞杀鱼、烙饼、擀面、摊饼、炒菜、包包子……在小小灶台前,孩子们全神贯注,做起饭来轻车熟路、有模有样,俨然一副“厨神”风范,引来网友纷纷称赞。

同时,家长都特别支持,还给幼儿园送柴火。据悉,现在幼儿园的报名已经排到后年了。孩子一毕业,年龄6岁,“工龄”3年,被网友戏称“去御膳房上班”“幼儿职业技能学院”……

如此看来,这家幼儿园爆火的背后逻辑,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幼儿园教育,更是家庭与教育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晶;不只是劳动教育的乐园,更是教育创新的典范。因此,也引发了辛小湘对现代教育模式的一些积极思考。

成长过程中,有风有雨是常态

新时代的青少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在丰厚的物质条件中茁壮成长。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家长心态问题。许多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舒适”“精致”,却忽视了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主性。

这回,徐海路幼儿园“不走寻常路”,把课堂搬出教室,搬到“厨房”、田间,以劳动为课,以实践为乐,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天性,在玩乐中认识和感知一个丰富多元的世界,不经意间吸收知识、收获成长、热爱生活。

当然,其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们受苦,而是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力更生的技能。甚至,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属于“买一送N”的“赠送范畴”了。

稳固根基,才能适应环境、快速成长。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前四年时间,仅仅只长几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几周时间就可以长到十五米。

其实,前面的四年,毛竹的根已经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同理,教育需要引导青少年扎实基础,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让生命源源不断澎湃“内在”能量的“向外”冲破力。

教育的首要任务,正在于“自我突破”和“拔节生长”。

生活实践中,风雨无阻是心态

教育不仅仅是“教”,更在“育”。从“瓷娃娃”变成“土娃娃”,孩子需要走出温室,拥抱广阔的大地。徐海路幼儿园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人们对幼儿园劳动活动创新有了深刻认识,也让人们对幼儿园新的生活与游戏变化能够松弛接纳。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从封闭限制到多元开放,而这样的变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也说明多给孩子自由空间,将劳动融入到教育中去,是遵循规律、尊重人性的必然之举。

会玩,才会学;会生活,才会有未来。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才会在面对风雨时,将压力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当青少年将学习与成长当成乐趣,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乐促学、以学为乐,良性循环,不断追求知识,实现自我提升。

教育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授之以渔”和“爱渔及鱼”。

新长征路上,风雨兼程是状态

清明期间,宁夏固原市弘文中学和固原二中2000多名学生凌晨4点出发,徒步前往烈士陵园,往返路程共54公里。敬献花圈、擦拭墓碑,这份坚定与执着,已经延续了28年。晚上8点多,师生们徒步返回学校,受到市民夹道欢迎。

少年强则国强,走的是自我意志的磨炼,拜的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传的是风雨无阻的精神。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面对新时代的接班人,学校所培育的,正是青少年应坚定信念,传承发扬先辈们不畏艰辛、积极乐观,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放弃和退缩的红色革命精神。

同样,就在几天前。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慷慨激昂的音乐背景下,怀化市宏宇小学三(一)班的孩子们在大课间用课桌舞表演的形式,将经典诗词《满江红》演绎得淋漓尽致。

短视频里,铿锵有力的舞蹈动作和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吸引了不少网友点赞和留言,并建议“全国推广”,一时火爆全网。

据创作者音乐老师曾悦溪说,创作编排《满江红》,就是让孩子们从岳飞抗金故事中感受精忠报国的气概,尽情抒发浓厚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

激发凌云志,激荡爱国心,年轻不可“轻”。祖国的尊严与繁荣,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人的手上,祖国的未来和命运终归会落在青少年肩上。面对风雨,用红色的激情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变色。这是新一代人的“长征”,也是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的价值落地,正在于“不负嘱托”和“后来居上”。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的地方,也是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习近平青年时期的基层经历和劳动经验,让他深知劳动是锤炼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

1969年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

在梁家河,他与劳动人民吃住在一起,“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成长为“种地的好把式”。

打坝、修渠、种树、打糍粑、磨豆花……数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勤学勤练,风雨兼程,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与人民同劳动的温暖记忆,彰显出人民领袖的劳动本色、为民情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的价值取向好比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此阶段,青少年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脚踏实地、扎实干事,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坚定、越来越有信心。

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厚望。

青者,旺盛之时也;春者,万物之始也。新时代青少年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步趋先烈踪迹,昂首阔步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催前浪,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