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艺风丨与水色共舞的艺术赤子——怀念水彩画家殷保康

  湖南日报   2024-04-04 11:47:04

王  婧

清明前后,潇湘大地被春色温柔地拥抱着,时而明媚阳光如诗,时而朦胧雨水如梦。万物浸润在一片轻纱般的柔情之中,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彩画卷。

漫步画卷中,思绪飘向远方,不禁想起了那位以水与色绘就潇湘美景的水彩画家——殷保康先生。今年1月,被誉为“湖南水彩五老”之一的他与世长辞,而他笔下充满诗意与情感的艺术世界,依旧在人间留下芬芳。

从西北到潇湘的求索

2021年5月末,百花盛开的季节,湖南美术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盛世百花:殷保康百幅水彩画展”。展览展出了殷保康用数年时间精心绘制的百幅花卉作品。来观展的人们,也在满室芬芳中走进殷保康的艺术世界。

殷保康艺术世界的起点,要从小说起。

193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他,自小与水彩画结缘。在武汉读小学时,殷保康跟一留日画家习画,课后常常向老师借得从国外带回的水彩画页回家临摹,一遍一遍地临摹,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将这些水彩画彻底印刻在了脑子里。他还经常独自跑到武汉街头进行水彩风景写生。

从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殷保康被破格留校任教。之后,他在甘肃学习工作15年,期间先后成为吕斯百、常书鸿、刘文清三位名师的助教。吕斯百油画多用长锋笔勾画,画面明丽,用笔灵活多变。常书鸿画风严谨,画法工细、完整。刘文清画法灵活多变,凭性挥毫。殷保康虚心向他们求教、潜心钻研,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行走在西北的苍茫意象中,用画笔记录下雄强壮阔的高原景象,在水彩人物、风景、静物方面均有了出色的表现。

1963年5月,“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在上海展出,殷保康从甘肃风尘仆仆而来。他长时间泡在展厅里,如痴如醉地欣赏这些水彩画,对照原作临摹了康斯泰勃尔、勃宁顿等大师的7幅作品。在那里,他与湖南青年黄铁山一见如故,两人共同交流水彩画,成为画友,此后书信不断,还常常切磋水彩技艺。1970年,经黄铁山介绍,殷保康来到湖南工作,而后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几十年里,殷保康在水与色的世界中探索艺术的真谛,唯艺术是图,像一个纯朴的农夫默默耕耘,收获颇丰。出版的《水彩画教学》《水彩画教学新编》等作品,被我国多数美术院系采用为教材。培养的不少学生成为大学美术教授、著名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等。创作的《瀚海轻骑》《雏鸭合暖》《转场途中》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水彩艺术展以及国外大展。

“我要画一百幅水彩画向党的生日献礼!”2017年的一个公开场合上,已经退休、身患重病的殷保康,郑重而深情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话音刚落,在场的许多人感动不已。

其后4年,殷保康每周两次往返医院做血液透析,在画板前却依旧如青松般挺立着,每日一画就是大半天,几乎将自己的生命倾注在笔下。他的身体日渐虚弱,笔下的那些花朵却婀娜多姿。

4年后的一片蔚然花海中,头发花白、身材清瘦的殷保康,着一件深色夹克,在一众友人与学生的簇拥下亮相湖南美术馆展厅,脸上洋溢着兴高采烈的笑容。

那些废寝忘食、奋不顾身绘制的水彩作品,被他创新性地描绘在水彩纸、丝绢、仿绢纸、宣纸等材料上。那些花朵,在他的画笔下,仿佛有了生命,千姿百态,极具现代绘画的视觉冲击力与当代气息,蕴含着殷保康对艺术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那次展览,也成为殷保康艺术生涯中最后一场大型个人展览。

不完结的韵律与诗情

数十余载的艺术生涯里,殷保康如同一位孤独的旅者,始终坚守在水彩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着艺术真谛。那些水彩作品如抒情诗般,仿佛成为了他生命的注解,依旧被人们广为吟诵。

或许与潇湘的结缘,才让殷保康的作品有了两种不同的风貌。既有雄强之美,又因染了潇湘水韵、烟雨朦胧,有着精致之美。正如范迪安所说,殷保康在西北和江南生活的经历,使他的艺术格局与众不同,明显地兼有宽广壮阔的雄强之美与细腻入微的精致之美二者相结合的特色,把干裂秋风和润含春雨两种美学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了水色灿烂的艺术华章,也彰显出强烈的艺术个性。

在画纸上,殷保康运用水彩的灵动与透明,捕捉世间的美丽与和谐。他的水彩画路宽广,人物、静物、风景皆善。其中尤以风景画居多,北疆崇山峻岭的巍峨气势,西陲浩瀚的牧歌风情,南国小桥流水的闲恬情调,东瀛一望无际的渔舟风光,目之所及,都被他收入笔底。《苍山云影》描绘苍山的巍峨、洱海的云烟;《风吹草低》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场景呈现给观众。

时令蔬果、四季花卉、鸡鸭猫狗、飞禽走兽,都成为了殷保康笔下的主角。他仿佛用画笔与这些生灵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将它们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南国荔枝红》《插花一束》《母鸡和小鸡》令人感受到澎湃的生机。

殷保康尤其关注现实生活,他笔下的中外人像、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带着观众穿梭于不同的地域与文化之间,展现了他对人性、文化、历史的深刻思考。《哈萨克老牧民》刻画老牧民不惧严寒酷暑、饱经风霜的形象;《巴扎上的理发师》描绘了民族风情;《大唐瑰宝》表现了中华文化之灿烂,历史之悠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艺术的道路上,殷保康始终推崇现实主义创作,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创作题材,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真情实感的描绘。长时间以来,他以严谨、真挚、质朴的态度看待和描绘对象,“只要大多数人认为美的,我亦认为美的事物我都去描绘”。他的足迹遍及西北戈壁、大江南北,曾出访东南亚和欧洲诸国。他曾自豪地说:“我收集的绘画素材恐怕几辈子也用不完。”

2014年5月,“百川为海 绝顶为峰”殷保康水彩艺术60年回顾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众多专家学者围坐一堂,展开热烈的讨论。不善言辞的殷保康,只是简短地发表了感言。虽然在三尺讲台上待了大半辈子,但他平时不爱参加一些大的活动,发言时还显得有些紧张。然而,正是这位低调而真实的艺术家,用他的一生真实地生活在他的水彩世界里,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艺术佳作,为人们留下无尽的韵律与诗情。

责编:龙文泱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