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种粮大户“产加销”一条龙,走出丰收新“稻”路

王文 张可夫 彭红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03 20:10:5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 通讯员 张可夫 图 彭红霞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不会让种粮农民吃亏的。” 4月2日,浏阳文家市镇文华村,61岁的陈偶成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始栽插早稻。今年他将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至500余亩,预计4月底完成插秧。

12年前,由于做生意赔光了本钱,陈偶成偶然走上了种粮的道路。如今,他成为了文家市镇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通过发展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年收入达五十万元。

做生意亏光本钱,偶然走上种粮路

“这台国产插秧机是去年买的,质量很好,爬田上坡又快又好!”四月的文华村生机盎然,陈偶成驾驶着“铁牛”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行行“新鲜”秧苗为农田披上了葱绿色的“新装”。

十多年前,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正值壮年的陈偶成跌入了谷底: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与人合伙开了花炮厂,没想到因为经营不善,亏了个精光。

2012年,乘着国家大力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东风”,陈偶成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从银行贷款10万元,加上从亲戚朋友借来的5万元,买下了人生第一台农机——一辆价值15万元的进口插秧机。

面对家人一开始的不理解,陈偶成和儿子陈根“父子兵”一齐上阵,第一年就种植了一百多亩水稻。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第一年虽然挣得不多,但让他和家人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

农机农艺融合,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碾米机……在浏阳市丽粒香农机专业合作社内,各式农机一应俱全。从最初种植100亩,到如今种植700多亩,离不开这些“伙计“的助阵帮忙。“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更新。”陈偶成说。

光有农机还不够,种植技术也得跟上。“干了才知道,种一亩田和种一百亩,完全不是一码事。”过去,陈偶成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早稻亩产最高不过600斤。去年在科技特派员罗冬生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田间精细化管理,种植的300亩早稻亩产达900斤,增产约50%

水稻种植环节利润终究有限。文家市镇拥有众多花炮生产企业,陈偶成购入了碾米机,进一步拓展延伸水稻产业链条,“现在5家花炮厂是从我们这买米,加上为周边农户社会化服务,一年到头各项收入加起来能有四五十万元。”

“这几年,国家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视进一步提升,也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不过,陈偶成在劳作中发现,粮食生产还存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少种粮劳动力等问题,“相信以后随着小田改大田,以及农机无人驾驶等技术推广,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田畴染新绿,早稻机插忙。陈偶成所畅想的未来,在今日浏阳,已经一步步成为现实。

责编:王文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