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 静待花开 -——记洞口县又兰镇梅田小学校长尹光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01 17:40:4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谢定局 彭建

又是一年春来到,位于雪峰山下洞口县又兰镇梅田小学的校园内绿意盎然,各种花花草草争奇斗艳,装点着美丽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传来,校长尹光忠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和满足。尹光忠欣慰地说:“繁花似锦,书声琅琅,这就是乡村教育该有的样子。”

今年47岁的尹光忠自2000年从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走上三尺讲台,成为“孩子王”,从一名小学教师到学校带头人,临近知天命之年的他,继续用“爱与责任”践行着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爬雪山、过草地”,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2001年,怀揣教书育人梦想的尹光忠走出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门,从学校走上了三尺讲台,手握三寸粉笔,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育人生涯。冬去春来,一转眼就是23年。

“那时候,其实也有留在县城周边的机会,但我还是想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尹光忠回忆,得知自己的教学第一站被分配到洞口县最偏远的罗溪瑶族乡中学,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感到焦虑和畏惧,反而多了一丝淡定和慰藉。

“罗溪,有奇山异水,是我从小向往的地方。”尹光忠说,罗溪意为挪动的溪流。后来筑堤灌溉,便将“挪”字的提手至顶上,变成草字头,是盼望草长根茂、繁衍生息的意思,与我的教育理念很契合。

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罗溪瑶族乡距县城70余公里,那时坐班车要4个多小时。在偏远的罗溪中学教书,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名刚刚登上讲台的“教育小白”,尹光忠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这片大山里的瑶家子弟付出了7年心血。

在罗溪中学期间,尹光忠任班主任。“坚持用爱心播种,关心学生。”罗溪山区地广人稀,在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学校寄宿,学校条件较差,所有男生住在一个大寝室里。从礼拜天到礼拜四,连续五个晚上,班主任都要守寝室到晚上十二点。尹光忠记得有一次,晚上十一点多,他班上的一个男生发烧了,烧的非常厉害,学校没有校医,他就背着学生走了两公里山路去看医生,回来时天都快亮了。

2006年,罗溪的进山公路实行水泥硬化施工,全面封路,班车不能通行。“整段公路很长,有30多公里,从洞口坐车只能坐到草寨,去学校就只能走路了。”尹光忠回忆,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学生上课,他们几个一起进山的老师相约抄近路进山。山路太难走,他们便手拉手爬过海拔一千多米的崇阳坪,难度可想而知。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也不觉得累,还有人戏谑这是“爬雪山过草地”,那时年轻真好!

有担当、有情怀,师生眼中的“温情校长”

征尘未脱,上下求索。从偏远的罗溪乡中学到位于繁华集镇的花园镇西中九年制学校;再从交通便利的洞口县第五中学到充满乡愁记忆的又兰镇梅田小学,23年来,尹光忠从未停止过基层教育的脚步。

2022年,尹光忠被调到又兰镇梅田小学,主持全盘工作。该小学规模小,全校才五十多名学生。

“背靠凤凰山,有超美、半江两个水库浇灌,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底蕴。”初到梅田小学,尹光忠就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治愈了”。在走访中,尹光忠打听到梅田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个梅姓老婆婆逃荒至此,开了一丘田,养活了很多人。这丘田,很神奇。一担秧可以插满田,一捆秧也可以插满田。后来,人们感念梅婆婆的恩情,就把这里叫做“梅田”了。

“既然一担秧可以插满田,一捆秧也可以插满田,那我们给学生一捆秧,还是给学生一担秧呢?”在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尹光忠结合自己的走访,笑着问大家。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就是插秧的人,只有培养根红苗正的秧苗,才能结出累累硕果……”面对大家的疑惑,尹光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学校基础设施破旧、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落后现状,尹光忠决定不等不靠,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他马上与当地村两委协商,寻找解决办法。两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房顶的瓦片焕然一新、教室换了新的课桌、学生食堂有了新饭桌、增加了两台多媒体教学设备。附近的群众看到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纷纷点赞!

教师的工作是普通而平凡的,也是单调的,枯燥的。作为一名教师,尹光忠深刻体会到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喊破嗓子却不如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尹光忠认为,乡村教育的精髓是扎根乡村,静待花开。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多劝导多包容,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呵护其健康成长!

责编:戴鹏

一审:戴鹏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