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

余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30 06:39:5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黄京

为学须先立志,树人首在立德。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就学校思政课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牢记嘱托,我省广大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栋梁之材。

坚持守正创新

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春风拂绿,桃李争妍。3月26日上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一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的移动思政课正在进行。

“实事求是”匾额下,20多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聚精会神,认真聆听学院党委书记龙兵的讲解。走进历史深处,解读书院文化,阐释岳麓书院与石鼓书院、城南学院之间的文化渊源与发展,鼓励当代青年学子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身临其境、深入浅出的授课,令学生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为我们学校开设的移动思政课堂点赞,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此次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办好思政课的高度重视。”龙兵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作为一名曾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过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铭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坚定理想、锤炼本领、勇于担当。

“同学们,怎么认识这个属于你们的新时代?”3月22日,在长沙理工大学“三全育人”教育基地的“新时代成就”展台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钟芙蓉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了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她将思政课堂“搬”到了这里,创新形式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多年来,钟芙蓉从未停止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做实验、实地调研、拍摄微电影……她把晦涩难懂的理论转换成一个个生动可感的教学案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重任在肩。”钟芙蓉表示,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好湖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创新发展成果,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扎根湖湘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

3月25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堂思政课上,青年教师马也名在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引入“VR全景漫游”,带领学生感受针尖上的湖湘之美——湘绣,并结合湖湘文化和湘绣的“前世今生”“漂洋过海”,引导学生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伴随数字化技术与‘大思政课’日渐融合,海量的数字资源、数字手段、数字媒介为教学提供了辅助,教师的数字素养将成为影响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马也名说,作为思政课教师,应主动掌握数字化技术的特征与使用方式,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同时,不断提升数据采集分析学情的能力,利用最新数字技术捕捉并充实教学素材,并综合运用政治语言、学术语言、网络语言等,回应学生关切,使课堂变得丰富而鲜活,充满现代气息。

深挖红色资源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旁听了一堂思政课,并希望学生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牢记嘱托,不负期望。这几年,第一片小学充分利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的红色资源优势,致力于红色教育的探索和研发,探究“红色育人新路子”。该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上活思政课,带领孩子们走进红色陈列馆、红色故事发生地,探寻更多的红色故事,并邀请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红色故事主人公后人走进校园,讲述原汁原味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小小讲解员,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弘扬红色精神。

“今后,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湖南时提出的保护运用好红色资源,上好思政课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将红色知识与校本课程相融合,形成红色教育体系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来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第一片小学校长兼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李亚东表示。

3月的石门县夹山镇,满目苍翠,绿树成林。96年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1000多名南乡起义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牺牲。如今,南乡起义纪念陵园,已成为石门县夹山镇中心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移动课堂”。

近年来,该校与宁乡市城北中学牵手结对,在省教师发展中心的主导下,共同探讨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蔡晴川、王尔琢等一大批石门籍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进入课堂,红色基因在追寻历史足迹的征程中不断传承。课堂也一扫枯燥沉闷,尽显生机盎然。

“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在孩子的心中厚植民族文化,培养他们坚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思政教育的重头戏。”副校长罗宾表示,“本土红色文化走入课堂只是思政教育的一个点,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文明,将其融入课堂,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改革。”

责编:万枝典

一审:谭思敏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