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故乡”长在血脉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9 20:16:51

向敬之

乡梦不曾休!每个人都有一个梦绕魂牵的青春故乡,也许因为世物阻隔而暂时回不去,但她犹如长在血脉里的基因,时时刻刻挥之不去。

大学毕业离开麓山南路,不论在河东上班还是在临近岳麓山门不远的出版社工作,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沿着二里半这边,穿过师大校园从小路爬岳麓山,最后又从湖大那边的岳麓山西门,逆登高路下来,然后沿着麓山南路走回住处。来来回回的距离不短,但停停走走还是很轻松。

心态轻松了,世界也就大了。毕竟这里曾经是我读了几年书,生活了好几年,甚至有过懵懂暗恋的地方。

一切都是亲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写的第一篇书评《书院文化的生命绝唱》,也是毕业那年的元宵节写的。午夜深深,无眠的心让我依在岳麓山下一孤灯下,品读江堤的诗人灵感,悟读他的作家才情,研读他的学者性格,读他的热烈如灼,读他的剔透如脂,当然也读他那苍劲有力的务实翅膀滑过中国书院传统文化海洋天堂的每一道带着火花的轨迹,并不时感伤作者本如脆弱琉璃的生命而希冀在质朴的文字和谨严的思路中对接不老的才思与不悔的精魂。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唯有有思想的文字才拥有辽阔的世界,唯有有灵魂的写作才可能面对着永恒。当时,我写这篇关于书院文化的稿子,却没有真正走进过书院,也没有抚摸过斑驳院墙上的阳光温度。就连平时假日里经常去爬岳麓山,也没有认真进入山脚那一方挂有“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长联的岳麓书院,深入感受千年文脉的庭院深深,仔细体悟前贤先哲以“为圣贤传道,为生民立命”的人生使命和价值追求。

让我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我从大学毕业后,在出版社和报社辗转了十多年,一度辞职回家专事明清史写作,又因机缘巧合,来到了紧挨着千年书院、偎依在麓山南路的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事文字工作。工作日每一天映画在嘉树苍苍的岳麓巨幅长卷里,或见夏日里翠微漫卷,或见冬天里丹枫流彩,或见赫曦乘风归来,或见夕照满天如霞,总是别有一番独特的韵致和特别的记忆。

这一条路,在“天马凤凰春树里”,也成了我的青春的故乡!

有幸归来,虽然道路早已不是最初泥泞与灰尘杂乱的沙子路,桃子湖也被翻新为一个水上公园,但我每天中午在这里散步时,心底里总会勾画当年的情景和那些笑脸。

今年元旦,长沙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巧伟和作曲教师曾小海两位老兄分别联系我,约我写一首关于“校友回湘”题材的歌词,说是省教育厅要。我最初想拒绝,虽然我平时也在写关于湖湘文化、书院文化的文章和图书,以及相关的歌词,但我从骨子里还是不情愿写命题作文。因为这样的写作,初稿易出,修改难熬,这是一件极其的痛苦的事情。

我最初想用一首比较满意的旧作《湘水余波》交任务。倘若对方不满意,我就说无能为力。孰料和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联系后,他希望我放开写,就写自己离开母校多年的真切情感。我觉得轻松,重新写了几版。开过讨论会,交过送审稿……这次也算遇到了开明的领导,都要求写简洁、写真情、少贴标签。

几经打磨,再出一稿,进入与作曲家、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廖勇讨论环节。廖老师也是师大毕业的,北上从事音乐创作十多年后又回到了母校成为音乐学院的领军人。他很直爽,直奔主题,会诊讨论稿的问题。他说了自己“回湘”的情感和经历,要求歌词一定要能使人共情共鸣。

在他的引导下,我重新写了两版,一版是《幸福的无悔》:“泛黄的照片笑看风云会,牵手紧握,走过狂野不知累。温馨写在时光里,奔赴亲爱的你,青涩最珍贵。//熟悉的声音无须问是谁,苦辣酸甜,发酵青春的回味。哭过忧伤的遇见里,理解风化了我,年轻那年岁。//遥听同窗雪,落满月光杯。我自繁华枕湿千山万水,幸福梦相随。不问我来自哪里,无论你去向为谁。只为了万千种情思,一诺无悔。”一版是《回湘》:“回不去青葱的时光,却回到了青春的故乡。走在变迁的小路,挥手勾画我们的模样。//挥不去青涩的渴望,又回味起快乐的忧伤。怀抱追梦的岁月,依稀风雨久违的冲闯。//回湘,回湘,心恋的地方,山海归去是儿郎。回乡,回乡,心念的湖湘,憧憬那年那天的那个你,我们遗忘着世界,闪亮着光。”

廖老师说方向对了,在此基础上再精准,往精品上追求。我继续修改,廖老师又邀请了师大毕业的作曲博士杨炽与长沙学院毕业的长沙市音协副主席廖建中一起打磨,结合各自的校友情感、不同的母校视角切入,最后就有了由歌唱家雷佳、石倚洁演唱的《青春的故乡》:“那时的情景还清晰,六月里告别各奔东西。最好的年华在这里,相册或已泛黄,色彩无与伦比……”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而音乐的源头是情感。这首歌曲是根据大家经历过的青春岁月而创作,创作就是热忱地把心里尘封的记忆和情感翻找出来、表达出来,和听众的情感同频共振。

此次前前后后,我们几易其稿,反复打磨,也算是经历了一个月时间,但心里还是惬意的、舒畅的、温暖的。这毕竟是在写我自己,也是在写我们共同的爱之所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的故乡”,情景不同,印记各一,但是对这个特有的、青春的“故乡”的感情永远都是真诚的、炽热的、美好的,都能够化作“一个梦唤醒另一个梦,一束光点亮无数的光”,成为“回湘,回乡”倾情助力“青春故乡”更加美好的归来赤子。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大门时的这副对联,既是写照湖湘文脉千年赓续、激励后来千万蔚起的历史壮景,也是对今日之伟大时代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中华巨变的殷切期待。不论生于斯,还是长于斯,都会心念于斯、回归于斯,永远将湖湘胜境作为青春再次出发的情感所系、人生所系,必将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续写在历史的见证和记忆。

乡梦遇合,赫曦归来。当年携手同游,再相逢初心依旧。纵然走过千里万里,梦乡里还是归依母校的怀里。“青春的故乡”长在“回湘”的血脉里、魂脉里、归来里。诚如湖南大学校友办主任李劲松在“校友回湘”之歌《青春的故乡》发布会上动情地说:“《青春的故乡》中的各种记忆,爱情、亲情、友情,无时不刻唤醒着沉睡的心,芳华岁月中的各种记忆,也萦绕着我们一起前行。虽然相片已泛黄,但不变的是对故乡的深情眷恋。纵然前路很艰辛,但不变的是回故乡的决心。”

行路难,但心比金坚。赤子丹心,心中自有家国、也有故乡,因为潇湘热土上成长的人,根脉里是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魂脉里是不负青春的时代韶华。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