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哥说新闻|焚烧怕有污染,不烧影响生产,秸秆“出口”在哪

  三湘都市报   2024-03-29 19:45:4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何佳洁

当大家还在关注江苏南通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烧纸钱冥币的时候,半月谈记者走进了东北的田间地头,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口中发现了一个两难问题。近年来,禁止秸秆焚烧对防治大气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病虫害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增加等问题:烧怕有污染,不烧影响生产。

秸秆未来“出口”到底在哪?

这是一条脚板底下踩出的新闻,访出的问题。居庙堂之高当思江湖之远。

“禁烧令”下,秸秆主要有两种“归宿”:一是翻埋还田,尽可能把养分还给土壤;二是离田,通过将秸秆饲料化、燃料化等方式,增加其附加值。记者实地采访中发现,这两种方式都有弊病。受访农民反映,东北冬季严寒,还田的秸秆很难彻底腐烂,第二年插秧后水稻容易烂根,玉米秸秆还田后,其中包含的虫卵会使第二年虫害风险增加,有时不得不多喷施农药。报道中还提到“一刀切下的禁烧令”带来的其他一系列问题。所以各种客观因素制约下,一些地区难以完全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有些秸秆最终仍一烧了之。

两难之下怎么办?怎么系统化地妥善解决这个难题?

农业专家表示,小家小户的种植模式不利于秸秆大规模无害处理,首先要继续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秸秆处理所需机械力量使用,提高农机补贴、秸秆处理补贴力度,避免因秸秆还田离田加重小农户生产负担。

目前,离田秸秆相当一部分用于焚烧发电。基层干部认为,利用方式还应再丰富些,加大秸秆饲料、成型燃料、食用菌基料、清洁制浆造纸等高附加值产业扶植力度,为秸秆探寻更多“出口”。

一些农民希望,秸秆禁烧政策在执行上能更有弹性。为抢抓农时,在还田或离田有难度的年份、地区,或针对发病稻田里难以处理的秸秆,允许适度、有序焚烧,改禁烧为限烧。

农业专家建议,可借鉴国外秸秆计划焚烧管理经验,形成秸秆焚烧的规章流程,落实主体责任:相关主体向大气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焚烧数量、种类和时间等信息;管理部门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人口密度、焚烧地点与人居地距离等因素确定焚烧指数公式,算出可焚烧秸秆总量;加强焚烧过程中的管控,采用添加助燃剂等方式减少烟雾产生。

一些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表示,调整政策需在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干部建议,从秸秆处理是否有利生产、环境保护、易于操作和运行等方面评估,可在一定范围内选取几个典型农业县作为计划性焚烧试点区,逐步总结经验,在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减少环境污染之间取得平衡。

责编:薛琳

一审:薛琳

二审:张军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