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诗情扑面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2 12:10:11

文丨刘本楚

又一次踏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 五宝田村这片丰饶的土地,正是早春细雨飘飞的那一天。我们乡土文化研究会一行三人,颠簸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直奔离县城150公里的五宝田。

桥下清澈的溪流,风追涟漪,浪呼波唤。一排排细澜,如同轻歌曼舞的妙龄素女,把层层溪烟舞出婀娜;一朵朵白浪银波如同两岸早熟的梨花开出了满溪的笑声。我读着品着,目光与神智已渐渐醉迷其中。

“刘老师呀,你发现了什么?”村支书小肖与乡干部小王亲切地呼唤着我。我突然反应过来,急忙回答,我被如此清清鲜亮的溪水迷住了,似乎比上次清亮得多,哪怕吸上一口水雾,仿佛也是甘甜的,它的源头在哪里?

“哎呀,这水源还在百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哟,这里的老百姓喝的就是这个水,尤其夏天更是清凉甘甜的……”村支书回答。

可想,多少山泉汇成的这条玉带长浪。鲜活灵动的清流,流出了宽阔洁净的溪床,流出了闪光鲜亮的沙石岩窝,流出了两岸的绿柳芳草,流出了田野泥土的丰饶,更是流出了古村缠绵不绝的迷人风景。

随着肖书记的引领,我们踏着如同密密丝线织成的雨网,步入庄园的中间巷道,拾级而上,层层登高。步行在绵绵雨丝飘洒的玉竹石板上,似有一种清脆悦耳的音响缭绕耳边。尤其同行的刘建华老师的高跟鞋,蹬出的节奏、明快的音韵,更是脆亮而绵长。她问我:“这叫什么石头,怎么如此青亮而润眼呢?”

这叫玉竹石,也叫青竹石,辰溪县城“剿匪胜利公园”大门口的石板就是这种石头。只要雨水浸染之后,就会发射出如此翠亮玉石般的灵光,清新文雅秀丽,养眼而润心。流连巷道门户,每户大门的门梁、门柱、门方、门档、门前、门内的石板全是玉竹石。尤其令人夺目的是那些门额匾牌“邻阁家声”“师俭清风”“三瑞流芳”“庆衍兰陵”“酂侯家声”“派演天潢”“儒学名家”等等,其诗意文采,意蕴深厚,笔力墨光,满目风流。从遒劲的笔势中,我读到了古人笔力的挺拔与风骨。

洞开门户,更有古远的诗意文风拂面而来。房屋设计基本都有中堂、厢房、马垴、火屋、吊楼、后院花园;雕梁画栋,门窗绣朵,雀鸟芳草,锦绣阁廊,典型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撩人眼目。尤其那些清晰可辨的“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凤穿牡丹”“野鹿含花”与“太极”“八卦”等浮雕图案,生动精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饱含吉祥、藏风聚气与扶正压邪之意。

穿过幢幢门户,迈步条条巷道,跟随肖书记的脚步来到院外独立田间的一幢封火高墙围抱的砖木楼房,这儿叫耕读堂。步入院楼,眼前豁然开朗,登上层楼更有古风流韵飘然而来。漫步之间,悠远缠绵的书文墨香飘浮缭绕。伫立堂前,我静静观望一楼谷仓、二楼学堂、厢房农具、堂前操坪球场……由此,我读到了晴耕雨读、日耕夜读、春耕冬读、耕读兴家的文脉源头。尤其二楼的师室门前上方立有“宝凤楼”与"教养"字样,可见此处是养宝育凤之楼,由此明鉴肖氏祖先对其家族子孙的心血倾注与殷切期盼。

站在村前的风雨桥上,仰望着一座已被风雨磨炼的青灰砖瓦封火高墙紧紧抱拥的庄园。从飞檐翘角的尖头,从青白相间的马头墙上,从高墙壁垒的风口处,我已聆听到阵阵历史文脉的清风荡漾而来,悠远而清凉。

退出耕读堂楼,再度回望堂前大门那幅“三余余三”的门额匾牌和隐约可辨的那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联语,我又一次驻足良久,虑思绵绵。

“三余余三”初读的确费解,幸好手头携带着中南大学教授胡彬彬领衔的村落研究团队之中的青年教师谢旭斌编著的《中国传统村落五宝田》一书,便有了破解之词。“三余”指的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告诫族人须珍惜光阴,善挤时间,加倍努力,用足“三余”;“余三”即三年之耕余一年之粮,九年之耕余三年之粮,教育族人节俭持家,勤耕农种,以防饥荒。“三余余三”深深蕴含着耕读正心、发奋图强、光祖耀宗的深刻含义。

再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处借用王安石的诗文作联,恰到好处。一条清流蜿蜒田间,荡漾着古村院楼和两岸田园风光,把大山的绿浪、牛羊的肥壮、群鸟的欢歌、长空的云烟、高天的蔚蓝,统统流成了别样独特的迷人画卷。其诗意文采,既是描画了此景此情,更是寓意着肖氏家族的文脉源头如同青山绿水,源远流长;肖氏子孙青蓝相继,人才辈出。一副联语鲜活地托起了耕读堂楼与山水田园融合辉映的美景。

五宝田的肖氏家族于远古南北朝时,自山东至江西再至宝庆府,迁居辰溪龙头庵乡已600多年,定居上蒲溪乡五宝田300多年。从“酂侯家声”的门额匾牌,即可得知,此肖氏支脉源于汉相萧何宗脉繁衍而来,脉连中华大地,筚路蓝缕,世代兴盛,生生不息。

细察古村的建筑风格、装饰才艺、文墨艺术以及玉竹石的高雅配制等,可见其“景观文化因子各类齐全,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审美特质纯朴、耕读文化盛兴,是一个具有典型村落文化的湖湘传统村落。”这些历史古老的文化艺术元素,在目前现代社会的眼光里,显得何等的珍贵啊!古村落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与源头之一。

拯救传统村落,记住乡愁,保护发展千古农耕文明与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历史文化记忆与活态的文化样式,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

蒲溪瑶族乡党委书记 米双凤告诉我:"我们正着手打造五宝田的山上、水上、田园与古村风貌结合的文旅文章,保护活态的传统文化景观,传承村落文化艺术符号与历史文化精髓,还请乡土文化研究会多予支持帮助啊!"

是呀,开掘山上游道,培植山林景点,清流溪床水质,种植两岸花木,浴润绿柳芳草,开发田园产业,描绘诗意画卷……要精准细致地写好文旅结合文章,才能创新构建新农村的美景画图。

步出村院,我又一次回首仰望,一条清流穿越古村,两岸古风高墙,马头墙角凌空高扬,个个飞檐翘角挑起历史的云烟,缭绕于时代的天空,辉映着波澜曼舞的溪流。清亮的流泉荡漾着田园热烈的黄花、山脚油绿的橘树、山腰青翠的竹林、山峰绿波碧浪的林海,一幅唐诗宋词般的诗意文韵与新农村的景象画图铺展群峰清流之中。

烂漫春花向阳开,古风新韵玉溪怀。五宝田野养奇景,满眼诗情扑面来。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