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何以“不再遥远”

周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2 10:46:2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黄麟绚 刘宇婷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看似简单的8个字,背后承载太多人的心愿。很多人每天都在与“睡不好”“不想睡”“睡不着”这3件事抗衡,身累心更累。《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64%的居民睡眠质量欠佳,其中22%的居民睡眠质量较差。

我们该如何应对,才能让“睡个好觉”不再遥远?3月20日,记者走访省内多位专家予以分析。

良好的情绪是入睡的前提

已过而立之年的大周(化名),这几年一到晚上就容易“感情泛滥”,脑子里有无数场“内心戏”,以致经常失眠。

《白皮书》显示, 59%的受访者存在失眠症状。对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睡眠障碍专科主任谭立文表示,自2016年专科成立以来,前来就诊的失眠患者中,“情绪”原因占比最高。

在他的印象里,“情绪重灾区”普遍与学业及工作压力、家庭婚姻生活、人际交往困局等境遇有关,由此带来的紧张、兴奋、担心等情绪,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均可能导致失眠。

“只有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才能把睡眠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谭立文说,情绪调节工具包括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积极生活行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失眠超过了一个月,或者白天已出现明显的状态问题、功能损害,或者发现自己这段时间失眠以后心情越来越坏,一定要及时就诊。”谭立文提醒。

学会“放松”但不要 “放纵” 

人群想要好好睡觉,尝试无数种方案,最后在辗转、焦虑或疲惫中等来了天亮。

褪黑素、香薰精油、睡前音乐……有睡眠障碍的小美(化名)为“好好睡觉”,曾尝试了各种方法,可依旧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今年年初,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志鸿的诊室,得到的回复让她挺意外——“睡眠和世上的许多事一样,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睡眠是人类本能,需要的是放松,既尊重规律,也莫太强求。” 

赵志鸿告诉小美,正常人一般的睡眠时长大概在6—8个小时,一般不宜超过9个小时。

“但这只是理论参考数据,具体到每个人而言,睡眠时长也会不尽相同。”赵志鸿说,正常人群的睡眠会受生理、心理、环境、精神、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也导致每个人能达到的睡眠时间出现差异。

不过,赵志鸿认为,通常而言,只要个人感觉“睡舒服了”,醒来后感觉能满足自己一整天的“能量供给”,就是不错的结果。 

“睡觉这件事还是应该顺其自然,如果没有睡意却非要强逼自己,也大可不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自己增添睡意,有了睡意再去睡将会更好。”他表示,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家务、搞锻炼就都是不错的方法。

《白皮书》指出,如今“00后”入睡更显困难, “沉迷”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

赵志鸿指出,这种人为打乱睡眠节律的行为导致的“晚上不想睡,白天睡不醒”,只会让大家距离健康睡眠越来越远。

打呼噜不代表“睡得香”

打呼噜就代表睡得香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100多种睡眠疾病中,鼾症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使人体深度睡眠减少,严重的还会发生呼吸暂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苏晓丽说。

“打鼾属于进入深度睡眠的标志之一,但由于打鼾会使睡眠呼吸暂停而造成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回复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深睡眠会回到浅睡眠或是醒来。”苏晓丽告诉记者,如此反复之后,患者睡眠不能连贯,自然深度睡眠随之减少,白天则更易犯困、感到乏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这类群体中,老年人因肌肉松弛塌陷成为高发人群,而年轻化趋势也成为不争事实。喝酒、肥胖等都是诱因。

好在,睡眠监测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医生通常会使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等专业设备,对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详细的监测和分析。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会来接受监测、并主动治疗。”苏晓丽介绍,如今口腔矫治器治疗、无创气道正压通气(NPPV)治疗等手段,都已经很成熟,对于某些复杂病例,微创手术也越来越高效。

苏晓丽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年,治疗手段逐步上去了,大家对睡眠这件事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都是喜人的改变。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