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商品变身湖南“本地好物”

彭可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1 08:12:5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这批夏威夷果看起来质量不错,先下单30个货柜吧。”3月20日,记者在长沙高桥大市场见到李海丽时,她刚刚向非洲农场下了一笔“大单”。

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独有”的任务。而高桥大市场所在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则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核心区。

高桥大市场。资料图片

有了对非“窗口”,在高桥大市场做了20多年坚果生意的李海丽,近几年将更多的目光对准了非洲坚果。

非洲坚果品质好,但引进起来困难重重。李海丽说:“以前通常先对接外地的中间贸易商,再由他们对接非洲贸易商,到货至少需要一个半月,如果再加上前期沟通,花上两三个月是常事。”

2020年,高桥大市场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交易中心。其中,非洲坚果交易中心引进近200家优质企业和商户,与加纳、科特迪瓦、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坚果产地建立直采合作,共同建立包括种植、采购、加工、展示、贸易的完整产业链。

“非洲坚果进口的手续更简洁、订货周期缩短一半,价格还比之前平均降低了15%。”李海丽说,如今,在她的店铺里,非洲坚果销售量已占坚果总销量的三成。“春节前是坚果销售旺季,我一天要发走几十吨货,一日销售额超千万元。”

有了非洲坚果交易中心作为桥梁,高桥大市场的一些坚果经营商户还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开展了“个性化定制”业务。企业可以依托平台,对接到非洲源头的一些优质农场,及时了解产品信息。如果客户提出个性化需求,就能以最快速度寻找果型、口感符合客户要求的坚果产品。

8元一杯的纯正非洲咖啡、香脆可口的非洲坚果、热辣的非洲辣椒酱……过去离湖南消费者有些遥远的非洲商品,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下,变成了湖南人能轻松买到的“本地好物”。

“小咖主”咖啡店内。

在高桥大市场咖啡一条街走一圈,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鼻而来。

“来,尝一口非洲的味道。”“小咖主”创始人景建华递给记者一杯热气腾腾的非洲咖啡。

2021年,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湖南自贸试验区平台,景建华创立以非洲咖啡为特色的咖啡连锁品牌“小咖主”。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开业、签约近50家门店。

如此迅速的扩张,景建华坦言:“全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非洲咖啡交易中心平台整合了咖啡行业上下游货主、厂家、供应商、专家等资源,通过产地直销,最短15天就能收到来自非洲的优质咖啡豆,8元一杯质优价廉的咖啡成为现实。”景建华说,“小咖主”拉通了非洲咖啡采购、研发生产、品牌孵化、展示销售等环节,使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要低30%。

好平台为商户“穿针引线”,高桥大市场重点推动非洲坚果、咖啡、农副产品、中药材等产品形成非洲直采、仓储物流、营销推广、交易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100多个非洲品牌产品,形成腰果、咖啡、可可、小五金、小农机等10条进出口产业链。

不久前,《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印发,该方案提出,先行区将围绕“三区一厅”建设“六大中心”,探索合作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新经验、新做法。

“推动对非合作资源向湖南集聚,加快建设对非贸易集散地。”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表示,要在南非、中非等国家和地区布局产工贸一体化项目,打造自非进口产业链、供应链平台。推广市场采购“1+N”模式,通过高桥大市场试点辐射各市州联动开展市场采购贸易出口。

责编:奉永成

一审:奉永成

二审:胡宇芬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