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侦探家” 让患者健康阳光更有尊严——访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脑医·名医”郭田生

  大众卫生报   2024-03-19 15:12:13

本报记者 郭芝桃 通讯员 杨文 石荣 视频 李霞

“精神(心理)现象是世界物质最复杂的运动形式,精神类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查作为参考,复杂病例的诊断要靠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也要求精神科医生必须有爱心、耐心和使命感,要像侦探一样诊病,并用心搜索患者内心深处心理异常的蛛丝马迹,精心诊治每一位病人。”近日,本报记者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专访了知名精神科专家郭田生,“善待每一位来访者,让他们活得健康、阳光、有尊严,是我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

从事脑科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的郭田生,曾担任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湖南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他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善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躯体症状障碍、失眠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症及各种老年精神心理等疾病。多年来,尤其对躯体形式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复杂疑难癫痫的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首届“脑医·名医”评选活动中,郭田生被评为“脑医·学术顾问”称号。

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 95%以上效果良好

“精神类疾病患者内心的痛苦,只有医生才能感同身受。”采访时郭田生说道,“由于精神疾病的隐蔽性,哪怕亲近的人也不易觉察。我们得像侦探一样去看病,得用心搜索患者内心深处心理异常感受的蛛丝马迹。”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有明显痛苦的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睡眠差等心理症状的疾病。此病常见于临床各科门诊,患病率约占综合医院门诊就诊人数的20%左右。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如患者感到头晕、走路不稳,咽喉不适,颈部胀痛、僵硬,胸痛胸闷、心慌气促,胃痛胃胀、尿频尿急等明显而痛苦的症状,但检查结果却往往无异常或轻度异常。

“郭医生,感谢您!我开年上班了,再也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远在娄底的张某给郭田生打来电话。现年59岁的张某,被自己胸痛、胸闷气促、肚子痛、胃胀、腿疼、睡眠差折磨有5年之久,发作严重时捧腹呻吟、躺地翻滚、情绪焦虑不安。曾辗转于省内各大医院看病,2年内先后在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骨科、普外科、中医科、疼痛科、精神科等就医13次,经多系统全面反复检查,结果都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家中药物堆积,病情时好时坏,以致无法工作。后郭田生接诊了张某,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疼痛障碍)”,按其独特的思路给予药物治疗。张某2个月左右得到治愈,现已恢复了正常工作半年余。

“躯体形式障碍实质是一种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被家人误认为是没病装病,心里想太多导致,但患者感受到的身体不适症状、忍受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郭田生解释道:“患者出现的情绪焦虑、抑郁或睡眠不好是继发于躯体感觉异常。推测其发病机制是脑内神经递质不平衡,导致感觉阈降低、敏感性增高,将正常的生理感觉信号放大,产生身体不适感、疼痛感、敏感多疑等症状;叠加认知扭曲、继发情绪焦虑抑郁。生理感觉敏感、认知扭曲、情绪抑郁焦虑三者交互影响,致使躯体症状加重、患者苦不堪言。”

尽管该病的治疗难度大,但郭田生对该病有科学、独特的诊断治疗方法,已治愈了大量的病例,95%以上效果良好。

十年苦心研究 精神学科有了“CT”诊断

“我热爱精神科专业,因为精神(心理)现象是世界物质最复杂的运动形式,魅力无限、很有挑战性”。郭田生从档案柜中拿出一份资料递给记者,这是郭田生花了十年心血,苦心研究出来的心理CT(中国心理疾病专家诊断系统)的介绍手册。

“我和我的团队成功研制了诊断精神、心理疾病的两个软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关于心理疾病智能化诊断系统,其中心理CT(中国心理疾病专家诊断系统)已在医院内部使用10多年,临床测试门诊、住院患者20多万例,对DSM-Ⅳ、DSM-5、CCMD-3定义的功能性精神障碍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到90%以上。结合学科进展与临床实践应用,近年我们还对软件进行了多次改版升级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版权证书(心理CT4.0)。2011年获得湖南省总工会、湖南省科技厅首届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奖、2014年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面对这样一个成果,郭田生略感欣慰。

心理CT是指通过人机(电脑)对话,来测定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方面的疾病。测试时由受试者回答问题,系统再依据人机对话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判断,检查内容涉及感知觉、思维、情绪、睡眠等方面。心理CT能准确诊断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失眠症、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心理疾病,它比传统的医生提问患者回答、进行晤谈心理学评估的诊断模式更加客观,减少了精神心理疾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是对精神科临床诊断学的一个不小的贡献。

“培养一位精神科医生是很困难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也比较难,尽量减少误诊和漏诊,是发明这样一个软件的初衷。”他说,“现在,经过短期培训的临床医师都可以使用我们这套软件来诊断精神(心理)疾病。”

40余年恪守一线 时间总是“病人优先”

“要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须以‘有医德,会看病,愿加班,心态好’这十二个字严格要求自己,要心系患者,默默地当好无名英雄。”在郭田生的微信好友中80%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他每天至少花2小时回复患者或家属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指导治疗康复。在采访的过程中,郭田生的手机不停的有患者家属打来电话或者微信询问如何吃药,发病怎么处理。

“大多数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来看病的患者大部分比较困难,而用药量也会根据病情进行调整,为了方便病人、及时诊疗、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我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这也是值得的。”郭田生对患者的询问从来都是耐心,细致,“医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病人的,我的时间也一直是病人优先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病情特殊,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理解、安慰,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总是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时刻去帮助。”这句话用在郭田生身上特别贴切。四十多年来,他用精湛的技术、耐心的服务疗愈了无数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改变了许多青少年心理障碍患者的人生命运,解除了许多病患家庭的痛苦与困惑,获得了患者、家属广泛的赞誉。

当然,精神科医生被误解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会被患者攻击。多年前,郭田生的科室里来了一位年轻的躁狂症患者,与科室另一位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了口角,郭田生为了保护老年患者,左侧额部遭受了狠狠一拳。

“当时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头晕耳鸣,眼冒金星。事后被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记者顺着他所指处摸下去,感觉到了一条深深的凹痕。郭田生笑道,“现在这处旧伤成了我的‘天气预报’,每当天气变化较大时,这里就隐隐作痛。作为精神科医务人员,很多人身上都有类似的伤疤。”

现在的轻描淡,记者已然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精神科医生受到委屈是常事,这要求他们要心态好,受得了委屈,看得淡得失,敬佑生命,坚守初心。

四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精神科临床一线,郭田生始终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只管耕种、不论收获”的人生格言,默默做一名有医德、会看病、愿加班、心态好的精神科医生。


责编:袁小玉

一审:编辑 袁小玉 实习编辑 湛焱

二审:张丽

三审:鲁红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