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李熙斌:澄怀“明”道拂“惠”风——读邝明惠的系列画

  湖南文联   2024-03-12 16:33:59

文丨李熙斌

邝明惠将油画、版画、国画溶冶于一炉,采百家之长,积百科学养,比较中西哲学审美意趣,探索中国绘画的境界之“道”,其画作彰显出深厚的人文思想,独特的审美视觉,精炼独创的艺术语言,在国内画坛吹拂一股强劲的清新“惠”风。

《万源保卫战》150×400cm(油画)作者邝明惠刘学伦2014年

茶新春暮(国画)作者邝明惠68x45cm2017年

集结(油画)作者邝明惠150cm×150cm2008年

邝明惠出生于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读小学时就喜欢美术。在《战旗》军报工作期间,创作了不少油画作品。例如入选“四川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的《万源保卫战》,是反映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阻击四川军阀刘湘数十万大军的战斗场景。历史题材绘画,反映重大事件,为时代立传,难度可想而知。画面上两军兵械相接,战士和敌人混战成一片。大刀、长矛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厮杀着分不清是枪缨、刀布,还是鲜血。这场保卫战历时2个多月,红军歼敌6万多人,俘敌2万多人,粉碎国民党军队140多个团26万余人的围攻,在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是最辉煌的胜利。邝明惠的油画是对这场战斗宏大场面的历史再现。他将所画题材在历史长河中找点线,以象征性、叙述性围绕事件反复交织,相互交替,互相穿插,在对话与融合中形成巨大的历史和声,由此导引出画面的主题性旋律。

金色年华(版画)2003年60cm×80cm

金色阳光(版画)2002年51cm×82cm

锦江旧影(国画)97x180xm作者邝明惠2018年

邝明惠的油画《集结》是反映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支援四川人民抗震救灾的一幅作品,入围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邝明惠截取了众多子弟兵集结,展开“黄金生命”大救援出征的场景。子弟兵有正面、侧面、背影、侧影等各异造型,或戴“红十字”袖章,或背肩扛式消毒喷雾机,或穿防化服装,或牵搜索军犬……《集结》这幅作品展现了邝明惠在色彩上的造诣,画面上计绿当红,计灰当白,通过小笔触的一些色彩叠加,使不同的彩组合后生成另一种色,暖色调为主的色块间疏密有致,这样的迂回呈现比之平铺直叙地调色而更加婉约,形式感更强烈,画面厚重而有肌理感。天空背景中灰白而有阴云,象征着官兵出征后爬涉于艰险途中,苍茫混沌的神秘感觉,既表现出搜救生命的人道主义,又体现出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以看出,邝明惠善于用一些色的构成,去延伸画面的内涵,这是一种绘画上非常难得的叙述方式,别具一格。创作这幅画,来自于他对官兵在那场震惊中外的汶川地震的表现形式的恰到把握,对官兵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累,带有敬畏生命的真切感受,这些细节的表现需要通过大量的面对军营生活的写生,经过体悟之后得到去表现。这幅画看似对官兵的肖像塑造不多,而对官兵的体形、着装、道具、背景的笔触满密,但那种多、密,并非是场景的繁复无序,而是有种不为人所轻易觉察的精心设计,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是通过一个艺术家的取舍后最大限度地留存在画面上去表现主旨。

静静的边境线(版画)78cm×110cm作者邝明惠

猎(版画)65cm×95cm2004年

融雪(版画)2005年90cm×85cm

作为一个军旅艺术家,邝明惠想要通过当代军人的生活场景的刻画,来展现解放军战士最真实的一面。他在军区政治部工作期间,创作的版画《静静的边境线》《猎》《守望》等作品,体现了当代军人捍卫祖国领土和利益的坚强意志,透露出当代军人的军事过硬的素质,讴歌了当代军人不辱使命的情感和责任担当。我们能从邝明惠塑造的当代军人的伟岸形象中,体悟到生命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又一代的当代军人,接过前辈的钢枪,在军营承担、传承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他们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坚定信仰,生生不息,战斗不已。邝明惠作为身在军营成长的艺术家,能够用艺术的魅力来塑造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官兵的形象,反映军营的当代官兵的生活。他在创作中开创性地将油画的色彩关系引入套色版画,用最具民族特色的方口刀为唯一的刻画工具,从而使自己的版画色彩响亮而明快,刀痕朴拙而流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系列塑造当代军人的画作,画面浑然一体,各个人物、物象之间的结合十分自然生动,表现出他对版画套色技法技巧的深刻理解。

守望(版画)2005年80cm×70cm

书卷多情似故人(国画)110x68cm作者邝明惠2017年

童年的阳光(版画)2004年100cm×80cm

作为一位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艺术家,邝明惠认为作品应该不断地引导观者进入高雅艺术的殿堂。能够打动人的、使人过目不忘为之震撼的国画作品,一定被赋予了真情感受。只有经历过自己的生活感受,才能创作打动观者的美术作品,让观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他把这作为创作国画的动力。邝明惠创作从油画、版画,跨入到国画的“跨界”,没有落入僵化的艺术俗套,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走中西结合之路;西为中用,洋腔中唱,扬长避短。他创作的水墨人物画,有对本土文化的新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以适应观者的现代审美观念对艺术现代化的需求,他将西方的素描、油画等语言形式,溶入到自己创作的水墨人物画中。他的水墨人物画,墨之果断,用笔凝练,对描绘对像“神”的把握,恰到好处,通过几笔刻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几笔之中有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达到传神的地步。这是邝明惠对描绘对象理解的深度,认识的深度,才能保证描绘的速度。

阳光下的羌寨(版画)2010年60cm×70cm

夜未央(版画)2009年120×90纪念“5.12”

邝明惠创作的水墨画中,有大量描绘当代女性和物象的作品。他对当代女性人物心态的把握,准确而传神;笔墨的运用有新意,带有显著的探索性,为现代女性的水墨人物画增添了一种新的样式。他描绘的场景是为了抒情,抒情是为了渲染、烘托当代女性追求自由及真率、活泼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境界,崇尚的人生信仰,让欣赏者对邝明惠塑造的当代女性的理解有更高的提升。例如《君应有语》《午风晴日》《窗外影横斜》等画中的女性,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地阅读书藉;《更深漏尽人未归》《月斜裘冷人未归》的女性,心情焦灼、痴情等待家人的回归;《香如故》《绿阴风轻》《茶新春暮》《年华似水》系列等,造型严谨,用笔朴拙,墨色恣肆,技法精道,充满诗意;这批作品注重笔墨结构和趣味,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人物画,重要的是能否承载和传达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气息,通过笔墨显现内美。在《椅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中,邝明惠用线钩出人的形体轮廓,对人物所处场景,如桌、椅、花瓶插花、门窗、画框、屏风等江南特点摆设细致地描绘,采用逐层晕染的技法,明确精准,分层自然,视觉的立体感强。女性人物形象着墨不多,由于皴擦娴熟高妙,寥寥几笔把人物勾勒到位,跃然画中,天生丽质、传神的青春少女呼之欲出,这幅画的处理,注重的是赋予画面以节奏的韵味,既有叙事的情节性,人物四周的物像摆设,抒情性很浓厚,很唯美有生活气息,形成深度的感染力,蕴涵着渲染、烘托人物的特有聪慧颖敏,内心的心灵纯净,追求新知识,追求高境界,塑造了当代女性生活的艺术魅力的形象,让观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通向真正的诗意。

椅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国画)110x68cm作者邝明惠2017年副本

“澄怀观道”,本是指禅的境界,也是中国的道家文化,十分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是邝明惠创作的永恒命题,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艺术家简历

邝明惠,1971年1月生于湖南永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专家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研究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四川天府文化领军人才,研究生导师,巴蜀画派第一批影响力代表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职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曾担任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评委、第二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评委,第二十四届全国版画展评委、第七届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评委。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