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谈丨未君:从此以后蝶恋有花

  湖南文联   2024-03-12 16:29:51

文丨未君

绘画创作,如果只是再现自然,那还不如拍张照片。艺术家的想象力应当在捕捉自然最精彩的一瞬间基础上,超出自然感官,升华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

一切艺术创作都是在围绕如何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而展开创造的。人类自从睁开双眼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了一场未知的长途旅行。终点的风景是否美丽,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在乎的只有途中的景色与心情。时间是一直往前走的,我们不会停留也不能停留,我们守护着一份和谐和平静,在游观的同时创造出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景。

我们有时需要跋山涉水,有时需要泅渡而行,有时需要一览众山小,有时需要历经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赏尽世间繁华之后,我们依然归宿于这滚滚红尘,在长期的修炼中,寻找出凌驾于美好理想之上的精神境界。只要心中有大爱,便会有绚烂的美好;只要心怀慈悲,便会有一盏心灯温暖自己;只要心怀感恩,便不会错过每一次精彩的绽放。哪怕是一次孤独的行旅,我也想扇动身后那对浪漫的翅膀,引蝶而来,与山川同行。

我创作的《蝶恋花》虽为小品,却依然是“小品大画”。我期望观者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沉浸式地和我一起进入那个江水辽阔,青山隐隐,云水相融的美妙世界。

唐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动人的江南春色近在眼前,诗人心中却徒然生出漂泊的孤单感,在春天到来之际就已经寄出的一封家书,不知将送至何处?诗人感慨万千,寄望于那飞翔的大雁经过洛阳时,帮他给亲人捎个口信……这种离乡、怀乡而不能归乡的愁绪只有久久漂泊异乡的人才能感受,不可言状彷徨,迷惘,孤单之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蝶恋花》这幅画和王湾笔下的《次北固山下》极尽相似,同样描绘了一个赏春时的美妙场景。无垠天空中,晨曦渐微,天边朝霞冉冉升起,曳动的峰岚穿过云雾在朝霞的映衬下更显盎然生机。远山遥远,幽深高远的山中楼阁塔寺也背披上了一层薄薄的云霞,好似刚从梦中醒来。山岚之下寒江一片,波涛荡漾,两只白鹭嬉戏于水面上,跃跃欲飞。近处一僧侣泛舟而行,好似天外来客,舟上一鹿,睡梦中,一群蝴蝶紧紧跟随而来。山崖中,古松苍翠,那虬曲生姿的枝干之下,朵朵凌寒怒放的杜鹃花煞是惹人注目,焕发出春意中的勃勃生机。山上有佛塔楼阁,那是屹立千年的佛法之圣地,也是普罗大众的向往之地吧。在青山绿水江河波涌之中,有一处细节十分抓人眼球,就是那正在舟上梦蝶的一头麋鹿。

在艺术表现上,我依然是按照传统的笔墨来描绘,“点皴”是我用笔最大的一个特点。我曾长时间去临摹五代、两宋至元明清各时期自认为最经典的山水作品,有时只是临摹一个局部亦是收获满满。“师古人”和“师古人心”的学习使我在艺术创作上有了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这幅山水画我在形式上以求秀丽隽永、工致细腻又不失宋画遗风,在构图上力求独辟蹊径。山川之中,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麋鹿和人物的动态,我都力争描绘细致,严谨工细。希望以这简淡的笔墨,雅致的赋色,带给人们以清新又暗藏一丝神秘的视觉效果。

在汹涌的波涛行进中,从僧侣的姿态中渗透着一种英雄主义以及蓬乱美感,太阳的光芒好像全部汇聚在他身上。由此,那麋鹿便可以安祥入梦,梦醒之后能够迎来震撼人心的曙光。为了使画面的细节丰富而更具巧思,我只是简单的勾画出了一群彩蝶的型,让它们翩翩起舞。不知是蝶闻到了花香,还是嗅到了舟上之鹿的气味,纷纷进入鹿的梦乡。那船头迎风而立的僧侣是僧,也是佛,他代表着意志坚定而饱含苦痛(这苦痛如果皆众生苦痛)的人们。他如一尊石碑般挺立着,与鹿一前一后,一站一卧,互不干扰,踏浪而行,好不惬意,却又让人顿生怜悯。

我在努力创造一个不同的山水意境,那就是“江河湖泊关山迥,高楼钟响蝶为梦”。山间云雾缭绕,云气迷蒙而幽远,空间灵动深邃,从那些驿动悬浮的山岚之中,展现出远离世俗、虚幻飘渺的人间仙境,成为人们向往的另一处烂漫天真的不老桃源。为此,我让画面中的彩蝶成为这幅作品的核心标志。钟声响彻远方,蝶追逐着梦,梦追逐着一个人的执念。世事轮回,生命往复,山高水长,在这飘渺的云岚之下,通过这片辽阔的水面,最终将观者引入画面的最远处。

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然中的一切物象无时不刻地渗透人的力量,如何面对未来的憧憬和最终实现自身的人文价值,并按照自己的逻辑或价值观去发展,成为建构人们追求心中精神独立,精神自由且不受拘束的核心思想。蝴蝶、僧侣、麋鹿以及山川、天地、人共同参与了这个世界的创造,更是成就了一幅作品的魂。

人生需要不断的积累,也需要不断的漂泊,漂泊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有序的找到生命的平衡之法,开阔胸径,解放思想,在寂寥的自然界中更方便做专注的思考,从而唤起微妙的生命沉思和宇宙情调。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景已不是你心中的景,花已不是你心中之花。满目沧海,一池落花,来来回回的时光,千年的山水样式,一切都将寄往这历史的烟波浩瀚中。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