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往厕所跑?小心患上“膀胱过度活动症”

  大众卫生报   2024-03-12 09:52:44

一喝水就想小便,每晚夜起上厕所2次甚至更多,动不动就会“憋不住”……医学上,这种症状叫做“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它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给人带来很多不便和尴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交。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膀胱过度活动症”,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治疗建议。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也被称为膀胱过度活跃症候群(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OAB)。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指的是膀胱的肌肉受到各种刺激而出现频繁地不自主收缩,从而导致频繁尿意(一天超过8次)、尿急(突然感到无法控制地想要排尿)。此外,急迫性尿失禁也是症状之一,即出现尿急后发生不能控制地漏尿。

长期频繁漏尿会使皮肤滋生细菌,从而引起皮疹、皮肤皲裂、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严重时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甚至会影响肾脏功能。此外,夜尿较多会严重影响睡眠,甚至导致失眠,并且形成恶性循环

为何会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神经系统异常  神经传导障碍、神经损伤或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

膀胱肌肉功能异常  膀胱肌肉(膀胱平滑肌)的功能异常也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可能原因。肌肉过度兴奋或失控可能导致膀胱收缩过于频繁或过度。

膀胱感知异常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可能存在膀胱感知异常,即对膀胱充盈和排空的感知不准确,导致尿意增加和尿急症状。

尿道功能异常  若存在前列腺炎或其他疾病,可能使膀胱邻近组织的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

其他原因  精神疾病、激素代谢失常、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改变、盆底脏器脱垂、饮食习惯等,都有可能造成或者加重膀胱过度活动症。

如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已明确病因的患者,可以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未明确病因的患者,首选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  主要是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2.5升),避免饮浓茶、咖啡、酒精等。肥胖是尿失禁的风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体重能够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膀胱训练,如控制排尿间隔的时间训练、盆底肌功能训练等。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β3受体激动剂和抗抑郁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以进行神经调节手术治疗,包括经皮胫神经刺激治疗、骶神经调节术治疗等。

总的来说,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常见但影响较大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调整心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早日摆脱疾病困扰,远离尿频、尿急。

实习编辑 湛焱 综合整理自湖南日报、大众卫生报、健康报、生命时报等

责编:袁小玉

一审:编辑:袁小玉 实习编辑:湛焱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