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农民的奋斗精神 ——谈《新山乡巨变》的清溪书写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08 14:13:46

文|贺秋菊

余艳的长篇报告文学 《新山乡巨变》以文学的方式向每一位新时代的奋斗者致敬。作品把 着力点放在一个个干事创业的人物故事上,聚焦新时代的农民怎样种粮养虾、怎样生活、怎样与命运抗争,纯真地展现新农村的发展面貌,真诚 还原新 时代 农民的生活原状,真切 表达对广大农民奋斗精神的致敬,生动 塑造了一群奋斗中的新农民形象, 体现出浓郁的人民性和生活性。走出传统意义上农民的“职业农民”,出生于乡村却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干事创业不输于城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他们的事业既接地气,又有生气,还冒着热气。他们的创业故事,也在重建新农村的精神文化,为时代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创业史。

作品注重书写农民勤劳拼搏精神的传承。不同作家笔下的农民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 余艳笔下的新时代农民 既有祖祖辈辈种田的老农民,也有新一代的职业农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过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乡村到城市谋生,“打工潮”之下仍然有一批农村的坚守 。陶世群 就是这样一位,作者写道他 一个人热血沸腾地往村里走。走村串户,跟村民聊天,狂风暴雨之夜敲开了村民周铁牛家的门,借了把伞。正是这样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精神,开启了“山乡巨变第一村,乡村体验第一游”的规划。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下中国农民的特点是 “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 传统的农民 毫无疑问是勤劳、坚忍、不轻言放弃的,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 编了 那种勤劳刻苦的精神从未 改变过。 谌支书经历了养猪 养虾的 惨淡生意 依然不放弃,依然在探索 投资“清溪耕心园”的胡千驹也是这样一位坚守者,在三年没有翻身的情况下,他犹豫过,家人也质疑过,但他很坚定,那句“乡村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有传承和接力才会有强盛和希望” 令人印象深刻。

《新山乡巨变》首次以文学的方式书写 “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新世纪以来才出现的新提法。 2 003 年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首次使用“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同年,《四川日报》报道了旺苍县农民的新生活,使用了“职业农民”这一概念。随后,有关报道和研究界对“职业农民”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文学作品中 鲜有对 “职业农民” 的书写 。种粮大户王保良早年一心只想把田种好,通过外出学习种田技术,扩大和优化种植,深刻理解“时代变化了,种田也要改变思路”。在学习探索研究种粮技术的过程中,他注册了新商标,创新了轻简化的水稻种植模式,还做起了“抗倒”实验,并探索与智能机器人种粮接轨,彻底将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身上解放出来。在王保良身上,我们读到了新时代农民的蝶变,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同,他们已经是典型的职业农民。李进因为坚守农村种田,被妻子瞧不起,离了婚后参加了赫山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心扎根农村种田,走出了一条 属于自己的 职业农民之路。村主任贺志昂要求自己“做农民,也要做个有用的农民”。胡千驹回到清溪村承包稻田,负责景区的农业生产,他要做的是生态农业和旅游的融合,要做新时代的新型农场主。他在乡村种了60多亩稻田,采用生态种养相结合,套养稻田禾花鱼、泥鳅,选定区域放养雏鸭、种植鸭稻,还在景区开了一个特色餐饮店。胡千驹不仅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一套思路,还注重产业的升级发展,他在益阳率先引种株高2米多的巨型稻,又去省种子协会讨要了五彩稻种,种出了五彩稻田。除此之外,他还开发了掌上租地体验式认耕,人人都可以体验当农场主的愉悦与收获。同时,提供依托5G技术的VR实景体验耕种,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配合“益阳5G智慧信息岛”系统工程 。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农民,是这个时代最富典型的“职业农民”,他们正在引领乡村向正更加美好的方向奔跑。

然而,做一个职业农民并不容易,要面临很多职业风险,更要有化解风险的能力和魄力,《新山乡巨变》记录了 他们的 探索之路。“种粮能手”钟育贤成立了合作社,推行“代购种育秧、代翻耕、代抛插、代测土配方施肥、代统防统治、代收割、代烘干、代储藏、代加工、代销售”等“十代”社会化服务模式,从种子到大米,全流程由合作社来做。每年他都能够在种粮上使出一些新花样。挖金的邓春生,后来开了大理石厂,但都经营惨淡,但她的妻子却一直在关注油茶产业,时机成熟时就流转了村里的一百多亩地,还接纳儿媳的意见,探索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路。即使创业之路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他们身上的精神 依旧熠熠闪光。走出去的农民想到了“农产品出村”和“工业品下乡” 大学生蔡小鹏、潘远征跑遍了80多个乡镇之后,建立了首家“消费扶贫线下体验馆”,成为集结了大量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天之骄”与米儿农场、强龙食品公司携手创办了“益湘农业合作社”,探索出了“基地+生产+邮乐购直播+电商平台”的智慧运营模式。村支书谌清平远赴广东争取“国联水产”落户村里,探索了“稻虾共养”的养殖模式,建构了一个稻熟、虾跳、人欢笑的富足热闹场景。新一代职业农民的探索和努力,在田野上升起了新希望。

《新山乡巨变》里的 农民 有理想、有闯进,特别爱学习,正如 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 说“现在的农村,新时代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接收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姚劲波把大 事业做 回了小村庄 打造 “益村”APP平台,每天有10万农村用户活跃在平台上。探索与学习往往是并行不悖的,走进乡村采访的余艳写下了 农民 让知识产权撬动山乡的 故事 。清溪村取得了多项农业专利, 其中就 包括红薯专利等。村子里建起了“青创基地”,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业青年回乡,牵引着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成为“互联网+”的生力军。为了打造一流景区,清溪人主动走出去,先后前往四川的“五朵金花”、农科村和江苏华西村考察学习,扩大了村民视野,改变了村民观念。在清溪改硬渠,又恢复自然溪的过程,作者记录下了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养好猪,“猪司令”谌支书从选种开始,跑到农科所讨技术,又访问了岭村的养殖大户讨经验,几经考察才选好种苗。他自己学好了养猪的技术,成了行家里手,又手把手教各家各户养猪。养猪 造成环境污染后 ,他果断拆掉自己的猪场, 带头 治理臭黑水。为了养好虾,谌支书跑到广东学养基围虾,在多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导致的惨败局面后,他仍旧乐观积极,亲自带人到广东学养虾,如今的龙虾养殖已经成为清溪村的支柱产业,也是休闲美食基地。胡千驹为了种好再生稻,专程到湖南农业大学聘请专家,又到广西、广东和湖北取经学习、引种,还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找到“巨型稻之父”。

在《新山乡巨变》中,作者满怀激情地记录下了农民质朴的生态 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从城市走向 乡村 采访的作家余艳在日新月异的农村发现并 展现 了农民 质朴 的生态 理念 村民 自发地开展了民居“改厕”运动。“改厕”运动进一步拉近了城乡差距。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清溪村的城里媳妇吴芬之口感慨,今天的清溪村,“绿草蓝天,空气清新;景致优美,环境舒适;马路宽阔,交通便捷……丝毫不比城里差。”除了“改厕”运动,在乡村创业的盛伟男 推动了 “废水革命”,将厕所粪污、生活污水一并纳入村里的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乡村的垃圾也进行了分类处理,形成了有专人把控、有固定流程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清溪村仍然保持着乡村的田园风貌,但却没有了从前杂乱无章、尘土飞扬的模样,村民住着舒适的小楼,用节能、环保的沼气池,整洁、干净。周立波 笔下的 “我要经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耕田的人架起拖拉机……” 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新山乡巨变》 记下了清溪村村民张维兵的骄傲:“清溪村早变成了大花园,城里人都直往这里涌。”正是这 生态 保护行动 ,让清溪村走在了生态旅游的前列。

责编:陈普庄

一审:陈普庄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