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学习丨践行美育浸润,培养有温度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08 10:02:39

尹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阐明了学校美育“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主旨。医学与艺术具有深厚的同源性、融通性,在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贯彻教育部2024年起全面实施的“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要寓德于美、以艺启医,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医艺相通:让医学更美。“医学既是一门博深的科学,又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从古至今,生死、病痛历来都是艺术创作的主题,医学与艺术在这里相逢并相互影响:我国先民以民间歌谣记录理法方药,中医文献以白描手法描画草药形状;达·芬奇把透视法引入解剖图谱绘制,开创近代生理解剖学;黑死病与文艺复兴发端密切相关,医学史与油画史发展几乎同步……医学和艺术跨越时空的交融共振,生动展现了人类对于疾病认知的历史进程,深刻蕴含着东西方互通的仁爱精神。正是因为艺术的融入,医学有了更丰富的人文之美,有了更温暖的人性光辉。医学疗愈身体,艺术滋养心灵。就西医而言,伴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巨大变革,医学已由单纯医“病”转向医“人”,中医更是时时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医学成为一门倾听患者、理解病因、诊断或预防疾病的艺术。一方面,艺术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医学领域。医学美术、医学美学等医学分支学科蓬勃发展,医院从院区到病房的文化景观设计,一些医院开展的艺术疗愈,都洋溢着浓厚艺术气息。另一方面,医学与艺术的交融已延伸至“医学可视化”。动画、漫画、交互设计等数字化新媒体技术,有效弥补了文字在空间说明和视觉理解上的不足,可将晦涩的医学知识通过具象化形式呈现出来,以诠释医学原理、解读医疗决策、促进医患沟通。艺术与医学的双向奔赴,不断碰撞出理性与美感的绚丽火花。

医艺对话:让美育充满医学“味”。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把艺术美育浸润到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可锻炼医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推动其实现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让医学生学会运用“美”的思维和“美”的方式解读表现医学科学、理解共情患者病痛、辩证思考临床问题,以增强医患沟通的艺术、诊疗操作的技艺。应对接医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不断丰富具有时代性、思政味的医学院校美育机制,健全覆盖美育课程教学、美育实践活动、美育文化环境、艺术竞赛展演的工作体系,嵌入医学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挖掘医学专业课、通识课与实践活动中蕴含的美育元素,加强解剖学、医学史、医学应用美术等美育关联课程建设,围绕卫生健康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创作艺术作品,精心打造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校园艺术活动,为医学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注入艺术养分,实现医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医艺生辉:赋予学生美的灵魂。覆盖大学生涯全周期的艺术美育实践,会让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沟通力、创造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掘锻炼,助推其学会运用艺术思维和艺术方法,在解释病因、祛除病痛、抚慰心灵时更加敏锐、柔软而富有人情味,让科学既理性又有温度。应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医学生领悟对生命的敬畏、继承弘扬性命相托的医学精神、增强服务人民健康的思想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价值基调和品德底色。医学职业常常面对患者的病痛死生,尤其需要有温度的医学和有温度的医者。因此,面向医学生的美育浸润,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医学生走向职业生涯之前,给他们播下一颗颗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种子,留存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一抹空间,构筑起多彩丰盈的个人精神世界,树立医学理想、价值理性和健康理念,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疗愈自身,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走进时是一个医学和生命的世界,走出时是一个艺术和美德的世界”。

【作者系湖南医药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医艺融合’文化育人探索与实践”(21JP058)研究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