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学习丨提升高校生命教育实效性的三个维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2-29 11:45:12

蒋阳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工作,指出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当前,极少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生命困惑”“生存弱化”“生活茫然”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珍惜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立足于广,构建生命教育全员协同育人体系。一是把准高校生命教育的目标指向、具体构成和内在机理,树立“大生命观”理念。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围绕现实生活“人”的需要展开,追求的是个体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内在和谐统一。要坚持教育的各主体协调联动,各环节相扣、层层递进,建构受教育者科学完善的生命认知,涵养受教育者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培育受教育者顽强、抗压的生命意志,引导受教育者提升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行一体化领导。高校生命教育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需要发挥学校党委的统领作用,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人员调配、组织保障、环节运行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另外,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重点围绕学生学习生活、成长需要,搭建跨院系、跨部门的协同育人平台,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生命教育的育人“共同体”,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提升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的生命教育素养和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他们的理想信仰教育,注重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名师+团队”机制,在生命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设计、考核等方面加强交流,并开展经常性的现场教学观摩、典型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

立足于需,搭建生命教育全过程精准育人机制。一是建立系统化的培育机制。针对当前生命教育理念工具化、内容单一化和效果浅表化的情况,高校要结合学生成长特质搭建全程贯通、科学系统、精准赋能的培育体系。大一要在行为养成的基础上构建以自我探索为主的生命认知教育,帮助他们从适应成长中探寻未来规划,找到生命发展的方向;大二开展以情感体验为主的生命情感教育,在成长发展中构建支持力量,找到生命的价值;大三实施以意志淬炼为主的生命意志教育,在发展挑战中打造“逆商”素养,拓展生命的能力。二是开展分类化的咨询辅导。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难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梳理与精准施策。高校要主动搭建起“系统衔接—分类团辅—个体咨询”全程融入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职业发展、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及时关注个体情感体验与行为养成,助力其生命发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生命情感的温暖。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教育或校园文化的熏陶,要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中蕴含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提高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立足于实,组建生命教育全方位生态育人模式。一是构建智能预警网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高校生命教育预警网络的构建提供科技支撑,可通过学生学习生活的大数据识别学生现状,并进行人物画像,及时精准推送预警信息,教育者可以根据信息开展及时干预与精准指导,通过智慧交流系统对其成长发展需求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二是搭建效能激励平台。生命价值的追寻,不仅是当下所获,更是长远所期,既需要自我动力驱使,也需要外在推力加持。要搭建生命教育的效能激励平台,以评价的指挥棒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遵循“过程—结果”双维度考量原则,搭建多元的成长赛道与展示平台,激发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与外在推动力,有效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组建生态育人场域。高校生命教育要从生命长远发展的视角,聚集多方优势资源,组建生态育人场域,唤醒教育主体的主导性、调动教育客体的主动性、提升媒介的有效性、营造环境的和谐性,形成助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育人场域。生态育人场域是聚集老师、家长、朋辈、社会等各方的优势资源,基于共同的生命教育目标,通过信息互通、资源互补、行为互鉴的协同育人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认知,正向的生命尊严认同,积极的生命价值认领。通过组建“预警网络—激励平台—育人场域”全方位拓展的生态育人模式,夯实生命教育的深度。

【作者系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生命关怀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2B05)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