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不放过任何细节 让创伤骨科治疗更加微创

  大众卫生报   2024-02-28 12:03:53

本报通讯员 丁永斌

头戴铅帽,脖子套上铅圈,身穿20多斤重的铅衣,每台手术平均要站五六个小时,每天暴露在X光线的辐射下几十次,每次从手术台下来,脱掉铅衣,内衫早已被汗水湿透。这就是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二十一病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峰日常工作的写照。

刘峰所在的骨科二十一病室为创伤骨科,收治的大多是因外伤导致骨骼及其表面的皮肤组织、软组织、肌肉组织、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的病患,像我们熟知的四肢骨干骨折、足踝骨折以及手外伤等。刘峰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断裂成各式各样的骨头拼合、组装,再还原成正常模样,让受伤甚至脱离身体的肢体重获生机。

“在人们的印象中,骨科医生就跟传统的木匠一样,遇到骨折的病人,就在腿上切开一个大口子,用钢板和螺丝将断了的骨头拼接起来,而我想改变这种现状。”刘峰介绍,他目前正在钻研,利用目前先进的数字骨科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仅用一个1~2厘米的切口,1~2枚螺钉对骨折进行固定,再在手术中准确地实现骨折闭合复位及微创螺钉固定。

去年9月,33岁的伍先生因不慎扭伤导致右脚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按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在右脚脚背切开一个长3~4厘米的切口进行复位,对骨折块使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固定,还要对深部组织进行剥离,术后易留有切口慢性疼痛。

想要微创手术,刘峰面临着两大难以攻克的难关:患者跖骨骨折块小于0.6立方厘米,而微创固定的空心螺钉约0.3厘米粗细,如果要经皮微创固定骨块,螺钉一定要准确地从黄豆大小的骨块中央通过,稍有偏差将导致骨块碎裂、难以固定;再加上伍先生此处骨折为撕脱骨折,骨折块受韧带牵拉移位,想要闭合复位,手术中医生的置钉方向必须保持与骨折移位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刘峰和骨科团队经过会诊讨论,制定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微创骨折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案;术中,骨科团队根据患者骨折移位特点进行手术设计,手术机器人根据设计方案,仅通过一个0.4厘米大小的切口,“快、稳、准”地对骨折实施了置钉固定。仅用时30分钟的手术非常成功,骨折解剖复位,几乎无出血。

创伤骨科具有病情急、伤情重、并发症多、救治复杂等特点,往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寻出最优的治疗方案。就算在半夜接到急诊病人,刘峰也充分利用器械消毒的间隙,在计算机上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完成术前模拟、复原手术过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成为决定手术成败、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在刘峰看来,这便是工匠精神的实质。

2003年进入医院,201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23年以湖南省第二的成绩通过正高考试,被医院聘为主任医师……21年来,刘峰一直奋战在骨科临床一线,已成长为长沙市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传统透视微创、关节镜下微创、超声引导下微创、数字骨科微创及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的医生。

担任病室负责人以来,刘峰定期看门诊、主持病房工作,坚持每天一到两次全病区查房、平均每天手术2~3台、每月主持或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加班主持或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重大事故、解决疑难病例。2020年,刘峰获评医院先进工作者;2021年获评为长沙市优秀医师;2023年被评选为天心区卫生健康领军人才……

取得成绩的同时,刘峰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攻读博士、深耕科研、进修深造,对每一台手术精益求精,对一位病患认真负责。他怀抱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职业的敬畏,默默诠释着“医生”和“人生”的内涵。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梁湘茂

三审:鲁红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