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江湖蜜橘文化节“我与橘的故事”⑬| 二等奖作品:《父母恩,柑橘情》

黄庆华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2-21 11:55:26

文/黄庆华

说起橘子,大家心里就会自然产生一种圆圆的、酸酸甜甜的印象,但是作为一名东江库区长大的移民子弟,对橘子有一份别样情怀。因为父母亲靠种橘子,供我和妹妹走出了大山。

我的家乡在资兴市清江镇青草村。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江大坝正式关闸蓄水。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资兴市清江乡(现清江镇)1.4万群众离别故土,或举家移民外迁,或从山下平地后靠到半山腰,万亩沃田从此沉睡于东江湖碧水之下。东江库区移民后靠群众生产生活怎么搞?经过专家团队多方实地调研后决定种植柑橘,作为移民群众搬迁后的主要经济产业。于是群众纷纷响应号召,抡起锄头羊角,垦荒开地,从原来的水稻耕种转型为水果种植。

千百年来,习惯了水稻耕种的乡亲们,面对种植柑橘这种活,明显感觉无从下手,这是一门从未接触的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很关键,那时候,父亲是村干部,所以培训场地就放在我家门前口。有时候,妈妈张罗好晚饭后,烧几壶开水,一个简单的支架支撑起一块黑板,爸爸让我和妹妹帮忙摆十几条凳子,等待我们组上前来参加培训的乡亲们。培训经常到深更半夜,我和妹妹早已进入梦乡。这样的栽培管理培训还会根据橘子树苗的生长情况举行好几次。我记得果木所的技术员还发放了很多技术小册子,方便大家掌握栽培技术。

有了理论,就要实践。种植柑橘很关键的一环是施肥,而且有机肥是最佳。那时,移民后靠没多久,群众家里顶多就是养了一两头猪,因为没有稻田了,没有养牛了,农家肥非常紧缺。市场采购又很昂贵,加之橘树没有结果,乡亲们暂时没有经济收入。既要投入生产,又要供孩子上学,每户家庭都比较紧张。为了节约成本,母亲与其他村民一道,每天早晚各一趟,伴着朝霞披着晚霞,步行十多里路,到集镇上的清江学校厕所去挑粪。其间还要到山里铲“火药”,这种艰辛是现在许多年轻人不敢想象的。

按照当时政府的产业规划,要尽量扩大柑橘栽种规模,做大做强柑橘产业。当时,很多群众对新鲜事物接受不强、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分配的自留地不愿开垦种植柑橘。父亲每日起早贪黑与乡干部一起上门入户,一家家沟通做思想工作。看着父亲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不知挨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委屈!

好在一年一年逐步向好。那些通过做思想工作而种植了柑橘的群众谁也未曾料到,柑橘能给他们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这是后话了。因此,自家橘树的施肥、杀虫、松土等基础管理基本上是母亲撑起来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母亲很伟大!

在母亲的精心管理下,橘树长势喜人,几年后开始结果,满树的橘子压弯了枝条。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打开销售市场却无人问津。为了把橘子变成钱,妈妈在前一天下午把橘子摘好,第二天天刚亮就坐船赶到大坝去售卖。几个村的橘子都在大坝大量集中,收购商价格压得很低,而且还很苛刻。我记得有一次,一担橘子差不多120斤,被收购商压到2块钱,平均下来不足2分钱一斤!卖吗?太不值;不卖吗?来去路费都要倒贴!当时往返船费要3元,卖不卖都是倒贴钱,妈妈回家后和爸爸说这事的时候,我清楚看见她眼角有泪花。甚至一度有传闻,老乡把卖不了的橘子直接倾倒发泄不满,足见当初的辛酸和无奈!

母亲担忧,橘子不是大米,不能当饭吃,这么便宜,不仅支撑不了一个家庭的开支,照此卖法还要贴老本。还不如没有移民之前种稻谷、种烤烟划算。母亲这种思想,我想也应该是当时所有移民家庭最大的担忧和窘境。所以有几年,家中橘子成堆,而少年不识愁滋味,看着黄澄澄、金灿灿的小橘山,还觉得挺好看。寒假回家却是开心得很,因为躺在床上想吃橘子了,不用起床,随手就能拿到,又软又甜的橘子吃个饱,殊不知父母望着这些橘子发愁啊。当时的柑橘销售渠道不畅通,一度让大家对发展种柑橘产业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橘子的销售是那时亟须解决的问题,当时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引进了柑橘选果打蜡保鲜生产线,在全乡建立好些柑橘打蜡厂,把柑橘进行分级保鲜后销到俄罗斯。我们村上的打蜡厂父亲是负责人之一,为了订到火车皮销售柑橘,没有熟人,找不到走关系的门路,父亲与乡亲们在鲤鱼江火车站等了几天几夜,与“铁老大”软磨硬泡、卑躬屈膝才订到一节火车皮。装车的时候还被装卸工在眼皮底下强行拿走了十几筐橘子,父亲也只能忍气吞声。

大约过了两年,不知什么原因,俄罗斯市场走不通了,父亲就联合家族几个叔叔,把自家的橘子凑一个东风大货车,试着往广东市场闯。那时的交通、通信条件都很差,往来一次差不多半个月,母亲和几个婶婶整天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相对橘子能不能卖完、卖个什么价钱,她们更关心自家男人是否平安,这其中滋味我是无法用言语能描述她们心中的感受。

后来有经商头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人脉资源,带领一批又一批的水果商走进清江,把清江柑橘不断地往省内外市场推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直到2000年左右,清江柑橘的产量和品质终于被全国水果销售商知晓,武汉、浙江、上海等一线城市都有了清江柑橘的身影,东江湖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橘农们精心管理,赋予了清江柑橘特有的品质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3年,清江举办了首届“柑橘节”,通过“草帽姐”、云飞等星光大道走出来的草根明星的推荐,更是让清江柑橘插上翅膀,让全国人民知晓。销售方式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很多家柑橘销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每天通过电话、微信群下达收购消息,说明收购规格和要求,橘农根据自家实际报数,摘好后直接送到合作社过秤计价。橘农从过去的挑出去卖转为家门口卖,方便快捷,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管理好果园。更有甚者,很多销售商看上了谁家的橘子,预付了第二年的定金,就怕没有货源,收购价格也逐年递增,清江柑橘已然成为了各水果商们抢占市场份额的“压舱石”。

如今,我们已经成家立业,成为家中的顶梁柱。看着年迈的父母,我曾多次提出让老人家把橘园托付给亲戚管理,好说歹说,才让了一半,剩下的3亩橘园母亲还是坚持要自己管,还说亲戚朋友来了有橘子吃,又有东西送。我们心里也清楚,老人家割舍不了的是一份橘情,因为栽培这些橘树就像她对待我和妹妹一样倾注了毕生心血,也是因为橘子供养两个孩子跳出农门,家里还买了冰箱大彩电、建了楼房,买了车子,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如今的清江,很多乡亲借助柑橘产业盖了别墅、买了小车。柑橘成了东江库区人民真正的致富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青草村的蜜橘已经蜚声在外,现在,人们都说:“东江湖青草村的蜜橘,质量口感甜度有保障。”可是我们不能忘了如今辉煌背后的辛酸,不能忘记前辈们为了发展柑橘产业付出的艰辛。作为清江儿女,一定要秉承清江人民勤劳善良的本质,一定要传承好我们清江人民乐于奉献、敢闯敢干的移民精神,一定要爱护好环境让东江湖绿水长青,一定要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柑橘产业,努力让小小的柑橘持续不断地推动清江群众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

未来,如40年前一样,只要大家不忘初心,一起努力、不懈奋斗,我们不仅可以共建美好家园,还可以共享美好生活。

作品评语: 这篇作品以自己的父母、乡亲,自东江水库关闸蓄水之后,后靠到山上,为了生存,种植柑橘,艰辛创业,先是在家门口举办技术培训,而后是种植柑橘,需要施肥:“伴着朝霞,披着晚霞,步行十多里路,到清江中学厕所去挑粪。”而后柑橘成熟,挑到大坝码头售卖,那时柑橘还没被市场认可,收购商压低市价,一担100多斤的柑橘才卖2块多钱,来去路费却要3块多钱,橘农眼里闪着泪花。再后来闯市场,在鲤鱼江火车站等待几天几夜,与“铁老大”软磨硬泡,才订下一节火车皮,装车时还忍气吞声,被装卸工强行拿走10多筐橘子。再后来又闯广东,那时交通治安都差,男人外出半个月,家中妇女担惊受怕,提心吊胆,这其中滋味无法表达她们心中的感受。再后来,人们的经商头脑越来越活,市场销路越来越广。清江柑橘终于名声在外,价格越来越高,清江橘农终于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此文主题鲜明,有情节,有细节,把清江橘农的创业之路一一记述描绘得清清楚楚,文章很有分量。

此文,评委给予较高评价,一致认为可评二等奖

责编:张劲佳

一审:张劲佳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