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宗:这条古街有点“潮”

  科教新报   2024-02-05 11:59:18

文/张波男

作者简介: 张波男,笔名乔书亚,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溪州论坛核心成员,曾在多家杂志开设专栏,现任长郡麓谷中学副校长。

长沙,老街,漫步。

古街蜿蜒,麻石铺路,灰瓦青黛,错落有致。沧桑的烟雨,岁月的阳光,就这么在眼前徐徐展开。青砖小楼,斑驳木门,花岗门楣,镂花窗棂。一座城市的古色古香就这么从老街氤氲开去。

这里的街巷名字都很好听。三贵里、九如里、连升巷、梓园里、寿星街,一如老百姓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这就是潮宗街,它曾记载着长沙最繁盛的往事,书写着星城最厚重的历史。如今,它平静淡然,只留遐想绵长悠远……

01

潮宗街。

开福北,湘江边,长沙现存四条麻石古街之一。

潮宗街原名朝宗街,因临城门朝宗门而得名。朝宗,朝拜祖宗之意。因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担卖水的街头脚夫,街巷终日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明万历年间,长沙知县衙门搬到潮宗街,这里便成为城北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聚集起来,街巷也就自然地铺展开来。

它是城市里最为市井烟火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墙根百姓的生活日常。也如其他古街一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改了万般模样。

如今漫步古道街巷,周围高楼林立,恍若隔世。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江边万达写字楼的地下车库的一个博物馆里,仍保留着一段非常珍贵的南宋城墙,那里一砖一瓦皆传奇。

南宋末年,北方的蒙元帝国迅速崛起,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了西辽、西夏和金,与偏安一隅的南宋形成了对峙局面。而潭州(今长沙)则成为对峙最前线。

当时新任大汗率十多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南宋军队节节溃败,潭州成为一座无人增援的孤城。面对数十万敌军,长沙人民毫不畏惧,誓与城池共存亡。湘江畔,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师生们时刻关注着战况,都想踊跃参军,投笔从戎,但被当时长沙城的守卫者李芾拒绝,因为他深知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书院师生们只得咬牙握拳,愤然读书。

经过3个多月的围困,援兵不至,城内军民弹尽粮绝,城池危在旦夕。城破家国灭,眼见家园化为一片火海,书院师生们决心与城池共存亡。手无寸铁的他们毅然走出书院与敌军搏斗,城中百姓也拿起了一切能找得到的武器与敌军相抗。全城陷入一片火海,他们呐喊着、拼搏着,热血沸腾,至死方休……浓浓的大火,将他们的身影投在破败的城墙上。

影子孱弱,但却坚定无比!

一切随风,如今长沙城唯一见证这段历史的古城墙静静地躺在馆里。城墙严重破损,砖块清晰可见,历史沧桑在墙面上留下了一道道印迹。闭上双眼,耳边还能回荡书院师生们的声声呐喊。

那是,封存在古城墙里的热血……

02

古街的迷人,在于它的深藏不露。静默的一张门、一棵树、一块石头,都可能是藏龙卧虎之地。潮宗街的三贵巷子,一座爬山虎掩映的小院,古色古香,绿意盎然。时至今日,仍有大量读书人前来访学怀古。这座不起眼的小院,原来是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时务学堂旧址,它曾是近代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据点。毛泽东曾评价:“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培养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

晚清末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演。一场场惨烈的战争和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又一次沉重地打在所有的知识分子的心头。“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社会各个阶层都积极想办法,谋出路。而近代几乎每个重要的改革或革命团体中,总有湖南人的身影。

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力主变法图强,掀起了一场维新运动。由于时任巡抚的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都具有进步思想,湖南一时成了响应维新变法最为有力的地方。

1897年11月29日,时务学堂正式开学。开学当日,学堂师生举办了隆重的开学仪式,学堂总监谭嗣同撰联“揽湖海英雄,力维时局;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以示庆贺。总教习梁启超也撰写了《湖南时务学堂公启》并刊登,他以不凡之笔点燃了这批刚刚入学的湖湘少年的救国意气:“吾湘变,则吾中国变;吾湘立,则中国存。用可用之士气,开未开之民智。”

这个新式学堂最大的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学堂所学科目分为了溥通学和专门学两大门类。溥通学,相当于现代高校中的通识课程,包括经学、诸子学、公理学、中外史志及格算学四大类,其中“公理学”包含算学、理学、公法学、格物诸学。专门学,相当于现代高校中的专业课程,包括公法学、掌故学、格算学三大类,其中“公法学”包含宪法、民律、刑律等内公法和交涉、公法、约章等外公法。这样的课程设置,既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又有通识的学习,既有中学及传统文化的学习,亦有西学及科学技术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近代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雏形。这样大胆改革教育内容,不仅将时务学堂变成了维新运动的前沿阵地,更是近代社会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

时务学堂起于维新变法之时,也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停办。其总共不过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却培养了大量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1903年,时务学堂和岳麓书院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并于1926年定名为省立湖南大学。

时至今日,湖南大学的学子们还津津乐道这样一句话:“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叫熊希龄的校长,有过一个叫梁启超的教务主任,有过一个叫谭嗣同的老师,有过一个叫蔡锷的学长。”

时务学堂里那些勇敢有为的青年,永远与我们同在……

03

老街,是中国人的精神原点,是街坊们的根与魂。同时,有的时候它也是外邦友人的安居之所,书写着国际友好的时代传奇。

潮宗街不长的巷道,店铺琳琅,但一眼望去便发现一些端倪:几乎所有的宣传板都有大大的韩文,特别有国际范。

这一切和街巷一座宅子有关:楠木厅6号,韩国国父金九革命活动旧址。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大批韩国爱国志士流亡到中国,继续从事反日复国活动。在上海活动的韩民族各派政治力量,经协商决定成立“临时政府”,由金九担任主席。 1937年上海沦陷后,金九率韩国临时政府成员迁来长沙,搬进了这条幽静的宅子——楠木厅6号。

金九到长沙时,已62岁,他对临时政府的选址很满意。他在这里得到了旧识张治中主席的许多援助和照顾,巷子安静,生活便利,物价也便宜。可就在楠木厅6号,他也遇到过一次惊险的刺杀行动。

1938年5月7日夜,他和党派代表正在长沙楠木厅开会。突然,屋外一阵嘈杂,一名大汉闯入会场,手持长枪,疯狂射击。瞬间,会议室鲜血遍地,金九、玄益哲、柳东悦、李青天中弹倒下……

送入湘雅医院紧急救治的金九昏迷不醒,连医生都认为无法医治了。然而,几天后,金九却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这次刺杀行动很快被湖南警方破案,凶手叫李云焕,是朝鲜革命党的一员,但凶手到底受何人指使,至今仍是一桩历史悬案。

金九出院后,搬进岳麓山进行疗养。1938年7月,该临时政府离开长沙。

1945年日本投降,临时政府迁回韩国,金九后来被韩国人奉为“国父”。而这座宅子楠木厅6号,写照着中韩两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也是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见证……

04

拿一把椅子,在古街里坐着发呆做梦吧,像老长沙人一样。也许,只有这样,你才能透过一双主人的眼睛重新发现长沙。赤脚踏过的麻石板,转角沉默的石狮子,古墙砖上的小手印,长满杂草的瓦扉,大门紧闭的神秘宅院,,就如这条巷子,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谜。

此刻,我站在玉楼东旗舰店的门口,店里食客满堂,百年老字号在中古老街焕发了新的时代生机。抬头,半个月亮爬上来,霓虹彩灯依次亮起。恍惚间,这座网红气质的城市彰显出赛博朋克般的质感。

万代朝宗,湘江潮涌。

就如这条古街,一头连着过去,一头指向未来……

责编:李佳玲

一审:李佳玲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