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和刘勇的那些往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31 22:40:03

作者(右一)与省文联原主席刘勇(左一)合影

文丨李雪峰

刘勇老师是全国著名农民作家。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与他交往的点滴事例,以飱读者。

县城相识

1957年我担任湘乡市涧山乡文化站长时,在县文化馆参加了全县文化站长会议。一位身材魁梧、眼睛有点近视的人和我坐在同一排凳上,他手里拿着一本书静心地在看,我见他看得很认真,本想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但不便打扰他,话到嘴边又没能开口。

不久,会议开始了,主持人要刘勇上台介绍他的创作经验和下湾业余创作组的工作情况。刘勇慢悠悠地说:“我叫刘勇,是湖山公社军塘村人,仅读了三年半书,但我喜欢写点东西,首先是学写新民歌入门,慢慢学写快板、三句半、曲艺和编戏剧。我的体会是:写作冒得法,就是要勤快。要勤学、勤看、勤想、勤写。做到百学不厌、百写不烦。”大家听得拍手叫好。

散会后,我到他住的房间向他求教。他说:“求教不敢当,我们互相学习吧!我听你口音,知道你是壶天的,你读了多少书?”我说,在湘乡一中读了个初中。他接着说:“你读了初中,比我的文化水平高得多,又年纪轻轻,大有作为呀!我们交个朋友吧,以后多多联系吧!”我很高兴地说:“承你抬爱,我求之不得。回去以后,我马上要成立一个文艺创作组,做到草鞋冒样,边打边像。”这时,听到了口哨声,要分组讨论了,我俩只好握手告别,这是我和刘勇老师的初次见面。

下湾取经

时隔不久,我乘车去湖山乡下湾铺拜访刘老师。那天秋高气爽,红日高照。在下湾铺同刘勇老师和创作组的几位同志见面,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李秀娥的女同志,介绍了她创作新民歌的经历。她说:“是刘勇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使我进步很快,一次就写了10把首新民歌,刘老师边教边改边指点,如果不是刘老师这样耐心的教导我,绝对没有今天的进步呀!”其他3位同志也分别作了介绍,都夸赞刘老师的文学水平和崇高品德。这次下湾之行,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下湾返乡的第二天,我就把涧山完小的刘秋琼、罗澄侯老师请来,成立了一个三人创作组,由我担任组长,明确分工,规定各自创作10首新民歌和3个曲艺节目,编印一份《涧山文化》简报,由刘秋琼老师负责刻印。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刘秋琼老师用钢板腊纸刻印,配了一些国画,印了100多份,简报面世后,分发到各大队和学校,得到了乡党委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紧接着,我又为首组建了一个由20人组成的业余文工团,从县文化馆请来了刘国迪老师前来坐堂辅导,近半个月时间,排演了《喜荣归》《刘海砍礁》等古装戏和文艺节目,在各大队和学校及人员比较集中的屋场用群凳和大门页搭台演出。

刘勇和我兴趣相投,爱写戏看戏,也爱演戏,他和我都曾经登台唱过《刘海砍礁》咧!我编的戏曲节目有好多还是有受他影响编的。我记得我编的新民歌和戏曲节目经常在县文化馆由周梦旭老师刻印的《宣传资料》上刊登,发至全县各乡镇文化站有几个还被省《工农兵文艺》和《群众艺术馆》刊登。年终,湖山乡和涧山乡都被县文化馆评为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刘勇和我在文化工作先进个人榜上有名。

他编著的《一面铜锣天下响》一书,送了我一本,扉页上签上了他的大名。

同台参赛

1959年1月2日,湘乡县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县文教战线群英会,我当时任钢铁(壶天)公社文教科长,还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3人组成的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我是成员之一,县委宣传部长冯加仁当选为主席,刘勇、张一帆当选为副主席。

4日晚上在大礼堂举行了首届盛大的赛诗会。首先,农民作家刘勇以异常激动的心情登台吟颂了几首诗歌。听后啧啧称好,其中一首是颂扬公共食堂的:

队队办起大食堂,饭菜煮得喷喷香。

风送香味上天庭,玉帝流诞五天长。

接着是东山公社刘启文朗诵了四首诗,表现了他们在积肥运动中的冲天干劲:

高山擂战鼓,平地打呼嗬。

刚刚眨下眼,草皮推成大山坡。

第三个是我登台,吟了三首诗,其中一首是歌颂水库工地的英勇气概:

山口冲水库红旗飘,千军万马逞英豪。

千把锄头一齐举,万丈高山低了头。

这次赛诗会对湘乡的文艺创作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大约1959年7月,县委在湘乡师范学校(昭君祠)举办了一次全县经济建设大型展览。我当时担任文化展室讲解员,展室内刘勇老师的下湾创作组占了一席之地,介绍了他们的创作情况,记忆犹新。

邵阳深造

1960年6月,我和刘勇、李秀娥、潭应中由县文化馆长赵绪堂同志带队,参加了邵阳地区举办的业余文艺创作者代表会,历时5天,既听报告,又听讲座,由作家授课,然后座谈讨论,制订各自的创作规划。我和刘勇老师同睡一间房,天气异常炎热,那时房里没有吊扇,靠自带油纸扇解热,每当午睡时,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但最使我佩服的是刘勇他不睡午觉,仍坐在书桌前看书,两眼隔书很近,满头大汗,也忘记去用手巾擦汗,聚精会神地看他的书,他那种认真学习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在制订创作计划时,他的计划是编10个剧本100首新民歌,一篇中篇小说,令我赞叹不已,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制出了一个编3个戏剧和50首新民歌的计划。

寓所拜访

2014年春,我闻听刘勇老师身体欠佳,住院后回到了家里,我买了一只三斤多的老母鸡邀了何艺兵同志一同前去省城他寓所看望他。一进门,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和我俩合影留念,我见他瘦了许多,问他有哪些不适。他回答说:“老毛病,不要紧的。”他还和我们打起精神说了好多旧事。他说:“我住在长沙,你们在湘乡,隔得太远了,疏远了呀,今天你们来看我,很是感激,老朋友,旧情难忘呀。”反复叮嘱我们要好好保护好身体。大约聊了个把小时,我们见他有点疲倦了,不便多谈,他硬要我们吃了饭再走,我们婉言谢绝,握手告别。谁知这次是与刘老师最后的一次谋面呀!时隔10年,往事历历在目,深深怀念他。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