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花朵开春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1-30 15:25:14

文丨刘建华

《感言文化研究》一文的面世,带给我别样的惊喜,难以读到的一篇文艺杂文跃然纸上,闪烁眼帘。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屈原的高尚节操和文学才华毫不吝惜赞美之言,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屈骚中的怨诽色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因而,我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者创作《感言文化研究》的冲动是什么,从什么源头汲取的素材,使之从灵魂深处迸发出“铁笔锋从磨砺出,墨洒山河铸鸿篇”?

回溯浩瀚历史长河,作者思接千载,追寻文脉,论乡土文化,发时代先声。

岁月泼墨,缀下繁华。“中国乡土文化与乡土文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登记在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心中了……今天,乡土文化与民间艺术已深深登记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目中,登记在万千百姓与学子的心目中,登记在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了……”作者刘本楚大声疾呼,指出辰溪乡土文化研究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新军。“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他回望中华五千年文化于深思之中,他引领乡土文化研究前行于探索征途……

朝夕不负,日月方长。“我们走遍的山山水水……我们发表的件件作品……无不书写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描绘了人间的春夏秋冬,刻画了百姓的欢欣鼓舞,延继了民族的文脉源流……”“细数两个春秋的欢欣与汗水,重温两载岁月的精彩与感动,体悟时光的得到与失去,每一次成长都有奋斗的足迹,每一次收获都是弥足珍贵。”本楚先生自豪的发声,辰溪乡土文化研究的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时代的必须。一百年太短,只争朝夕。大山之子——刘本楚,一生逐梦乡土,将内心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升华为对乡土文化的痴迷,引领一支文化拓荒骑士队,踏遍青山绿水,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里,在山水画卷中挖掘历史人文内涵,艰辛于传承、弘扬和书写之中,把乡土文化的精粹灵音传遍山乡大地,注入万众心灵。在文化寻根的征途中回归生命的乡土。

薪火相传,青蓝相继。“乡土文化研究会青春向阳,后继有人,英才辈出,春花烂漫……”作为辰溪乡土文化研究精神的领航人,本楚先生以文化的声音呼唤青春,用文字的力量激动青春,以豪迈的情浪波润青春,召唤了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有湖南师大中文系的谢莹、田恬静,有华中师大的向诗慧,有中文名师张媛、邓丽玲等接踵而来……“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青年之于社会,如新鲜活泼细胞之于自身。”这样一群青春勃发的身影,个个怀着一颗对文化的虔诚之心和对精神世界的浪漫追求,高扬文化的旗帜,挥舞心灵的笔墨,必将书写文化研究崭新的华章,勾勒乡土文化如歌的画卷,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涛澜之中,描画自己人生绚烂的弧光。

时序轮转,丹心永固。本楚先生深深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有了乡土文化研究会这个相同的名字,便有了相同的梦想……“只要我们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涵养我们的文化情怀,就一定能树立我们研究形象,就一定能不负我们的历史使命!”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语言,激起了乡土文化研究长河的波澜起伏,浪花绽放……

再细细品读《感言文化研究》,读出了任情任性,率直恣肆;读出了江河豪迈、才情横溢;读出了心怀乡土、情系故乡;读出了使命担当、义无反顾……淌过诗意文情的激流,才有可能更加接近那个真实的大山之子——刘本楚,在一条充满泥土芬芳的乡土文化研究和乡土文学创作之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书通二酉出典处,德祖善卷归隐地。”辰水酉山厚重的大地,文化的江流,源远的文脉,成了本楚先生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他用耕读锻造自己的心智,用文学点亮万千学子的梦想。他引领一支文化拓荒骑士队,情同一心地挖掘在广袤的五溪连绵大山里,把足迹印进巅岭起伏的峰峦间,将汗水注入纵横交错的流泉中,用心血熔铸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自2021年来,本楚先生在乡土文学创作上更是果实喜人,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级散文大奖一、二等奖,这足以说明本楚先生扛起了辰州大地上文化文学的大旗,树起了新世纪辰溪乡土文化文学的标杆。

“小小文人心狂野,斗室难盛是江山。大碗能饮春秋雨,文墨深处洞长天。”勤奋、坚韧的大山之子——纱帽坪高山之巅生长的无名草木,“把根扎在泥土里,向着阳光和天空的方向,努力向上生长。”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